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眼科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基于455~470nm面阵蓝光照射SD大鼠,观察大鼠视网膜及脉络膜组织结构变化并分析照射时间与组织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8),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正常喂养6wk;实验组分为3个小组,每天分别予面阵蓝光发光器(455~470nm,391Lx)照射3、6、12h,连续照射6wk。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的大鼠眼底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正常。随蓝光照射时间延长,各实验组大鼠脉络膜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改变,局部疏松水肿,小血管增生,色素层变薄,细胞稀疏,视细胞数逐渐减少,局部消失。3h实验组细胞核染色清晰,双极细胞层及节细胞层未见明确改变。6、12h实验组细胞核固缩,双极细胞层轻度增生,神经节细胞层局部形成胞突。结论: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细胞随蓝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出现明显变薄、萎缩、消失。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程度与蓝光照射时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调跷脉合维脉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中医院眼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调跷脉合维脉为主结合常规取穴的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法.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症状性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因为急性症状性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双眼遮盖、半卧位及应用止血剂等对症处理,眼底可视度增加,及时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封闭,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充分认识急性症状性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特点,认真检查、寻找裂孔,及时行激光光凝封孔治疗是争取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男性患者因进食不洁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为缓解症状于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含阿托品的药物,后出现双眼上睑下垂、瞳孔散大、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全身乏力等症状,诊断阿托品中毒。提示在临床中遇到此类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目偏牵正汤联合针刺治疗目偏视疗效,为目偏视提供临床治疗思路。方法 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年重庆市中医院眼科住院及门诊的目偏视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基础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目偏牵正汤加减口服联合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2组眼球运动受限程度、复视像检查、三棱镜斜视度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眼球运动受限程度、复视像检查、三棱镜斜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眼球运动受限程度比较:治疗后2组眼球运动受限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观察组=-6.710,P=0.000;Z对照组=-2.953,P=0.003)。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眼球运动受限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3,P=0.000)。(2)复视像检查比较:治疗后2组两组复视分离最大方向的复视像间距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观察组=-8.266、Z对照组=-4...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重庆市中医院常规检查确诊为麻痹性斜视患者92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46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及正容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46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三棱镜斜视度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三棱镜斜视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主城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庆市主城区50岁以上人群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重庆主城区老年大学及敬老院50岁以上人员进行ARMD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眼部裂隙灯、检眼镜等检查方法,进行视力、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眼底等检查.ARMD的诊断采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眼科学(第7版)的标准,部分可疑ARMD患者行眼底照相后再(或)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本研究受检人群1513人,确诊ARMD患者122例(178只眼),ARMD的患病率8.06%.确诊患者中干性(萎缩性)ARMD 117例(171只眼),占95.90%;湿性(渗出性)ARMD 5例(7只眼),占4.10%.与ARMD患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嗜酒史、白内障手术史等;与ARMD患病无明显相关的因素有:雌激素、体重指数、VitC、E、Zn等抗氧化剂的补充及食用油种类等.本受检人群中ARMD患者Amsler表检查敏感性19.66%,特异性95.37%.结论 该病治疗重在早期预防,注意相关危险因素的规避和完善营养素的补充,尽量控制ARMD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35岁 因"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1月余,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0 d于2007年2月25日门诊以双眼视乳头水肿收入院.患者诉一月以来头痛以额部眉问及颢部为主,为持续性胀痛,不伴眼球运动疼痛,不久左眼视力下降,视野明显缩窄,遂来我院眼科求治.患者入院时精神差,否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史,否认外伤史;近几年间断性头痛,曾到外院检查,认为是神经衰弱,未引起重视;一年的因情感改变离异,10年前行卵巢囊肿摘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行气化瘀方联合577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BRVO黄斑水肿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31眼)和实验组29例(29眼)。对照组采用单纯577nm黄激光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行气化瘀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水肿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和1个月EDTRS字母个数均较治疗前增加,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化瘀方联合577nm激光治疗BRVO黄斑水肿能明显改善视力和黄斑水肿,且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