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眼科学   1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发与未愈黄斑孔的疗效。方法 应用COHERENT Omni多波长激光光凝黄斑裂孔底部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随后眼内注入20%C3F80.5~0.8ml并置换出玻璃体腔液体。治疗后每天坚持俯卧位。结果 19只眼中16只眼黄斑孔愈合,成功率为84.2%,视力提高15只眼,占78.9%,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应用激光光凝联合眼内注气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发与未愈黄斑孔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疗效确定、大部分患者无须住院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TT激光治疗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疗效结果。方法:15例17眼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患者行TTT治疗。结果:15例17眼OCT显示治疗后黄斑水肿减轻,FFA显示治疗后渗漏减少或消失,视力无明显提高。结论:TTT激光治疗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激光瞳孔成形术处理白内障摘除术后瞳孔变形、上移的激光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0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其中116眼植入后房人工晶体)的激光瞳孔成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Nd∶YAG激光瞳孔括约肌切开32眼;单纯氪激光瞳孔成形术21眼;氪激光联合Nd∶YAG激光瞳孔形成术67眼。观察治疗后视力、瞳孔变化及有关并发症。结果120眼中视力提高>2行占90.8%。所有病例都能暴露出视轴区,手术并发症少,且操作易于控制。结论激光瞳孔成形术疗效肯定,操作安全,是改善白内障摘除术后瞳孔变形、缩小,提高视力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常见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2例(36只眼)在采用PDT疗法后黄斑区CNV患者的追踪记录结果。结果 32例中进行1次、2次、3次治疗的分别有24例、6例、2例,术中均未出现注射疼痛或光敏剂过敏等不良反应。经过PDT治疗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其中22只眼渗漏停止,9只眼明显减少,5只眼无显著变化。观察1~12个月,平均7个月。治疗后1个月,治愈率为52.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治疗后7个月,治愈率为72.2%,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结论 PDT治疗黄斑区CNV疾病可以在1年内维持视力的稳定;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低;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视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争神经纤维层厚度及其形态与对比敏感度值的联系。方法:21例近视眼病例,39眼做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ezherene etomography,OCT),扫描测量并观察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色素层的厚度和形态;以F.A.C.T对比敏感度测试卡测量各个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对比敏感度与近视眼底萎缩弧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之间的联系;比较不同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程度的近视眼病例的对比敏感度值。结果:在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均厚度与高频(12、18cpd)对比敏感度值之间存在具有正相关,有显著性意义(r=0.452、0.437,P均〈0.001),而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对比敏感度之间无相关(P均〉0.05);视网膜色素上皮存在明显病理改变的眼球其对比敏感度功能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发生眼底病理性改变的近视眼,其对比敏感度降低的视网膜解剖基础是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伴有黄斑水肿患者68例110只眼,采用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区,根据患者不同的黄斑水肿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激光参数与光凝方法。术后3和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恢复;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并进行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恢复,不同类型的黄斑水肿(局部水肿型、弥漫水肿型、囊样水肿型)激光治疗后,黄斑水肿皆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区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375例早产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患病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2008年厦门市第一医院入院筛查的375例出生体重2500g,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方法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明确是否有ROP及其分期,统计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患儿的ROP患病率。主要指标ROP患病率。结果375例早产儿发现有ROP者41例,患病率10.93%;其中ROP1期9例,2期14例,2期10例,3期1例,急性进展性后部ROP1例。出生体重≤1000g、1001-1500g、1501~2000g的早产儿ROP患病率分别为45.00%、17.07%、7.01%;出生胎龄≤28周、29~30周、31~32周、33~34周的患病率分别为34.48%、12.07%、12.71%、8.25%。结论出生体重≤2000g、胎龄434周ROP患病风险高,早期进行ROP的筛查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C)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13例(13只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斑0.8~2.0mm,照射时间60 s,能量80~260 mW,对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呈淡灰色.随访6~40周,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和ICGA检查结果.结果 最终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FFA和ICGA显示8只眼CNV缩小或闭塞,治疗后视力提高4只眼,稳定8只眼,下降1只眼.结论 TTT对CEC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绿脓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罗陈川洪荣照吴国基厦门市开元眼科医院(361001)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绿脓杆菌感染,常造成视力丧失。现将3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绿脓杆菌性眼内炎报告如下。例1男46岁...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的疗效。方法用倍频532nm激光对298例(568只眼)增生前期和增生早期DR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3~6次,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治疗后182只眼(32%)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352只眼(62%),视力下降34只眼(6%)。随病变程度增加疗效降低(P〈0.0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有黄斑水肿的272只眼中,光凝后水肿完全消退者142只眼(52%),部分消退者122只眼(45%),不变者82只眼(3%)。结论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有效,在增生前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