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是LASIK后早期出现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发病率较低,但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恢复.我们自开展LASIK以来,共9例14眼发生DLK,经及时诊治,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状体光学区的非球面设计对视网膜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球面人工晶状体眼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相差及对比敏感度表现,探讨人工晶状体光学区的不同设计对视网膜成像影响的差异。方法对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只眼),分为2组,每组30例(30只眼),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为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SN60(Alconco,ltd)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ysof SN60WF(Alcon co,ltd)。于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Orbse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Baush & Lomb co,hd)对2组病例进行角膜曲率和Q值的检查,同时将瞳孔散大至6.0mm后,应用Zywave波前相差仪(Baush&Lomb co,hd)进行波前相差检查。应用Opts&500(Swreo Optical,USA)对比敏感度检测仪进行明视及暗视对比敏感度检查。应用配对的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术后的总体相差、高阶相差和球差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非球面组与球面组的术后视力没有显著差别(P〉0.05);在6.0mm瞳孔直径状态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高阶相差明显低于球面人工晶状体组(P〈0.05)。SN60WF人工晶状体组在明视1.5、3.06、6.0、12、18cod及暗视1.5、3.0、6.0、12、18cod的对比敏感度均明显优于SN60人工晶状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在明显提高视力的同时,可同时降低术前存在的波前相差和高阶相差。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提高某些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在暗环境(大瞳孔)状态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相差,尤其是球差,低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光学区的非球面设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首雁  张泳 《眼科研究》2001,19(4):350-352
目的探讨一种新挤切碎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对Ⅳ级核、V级核老年性白内障298眼采用挤切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术后第3,10天和1月视力≥0.5,分别为108眼(61.8%)、166眼(94.8%)、170眼(97.1%).超声乳化平均有效时间(32±8)s.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结论采用新型碎核刀的挤切碎核技术,高负压、低能量超声乳化对于硬核性白内障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估干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稳定性及溴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干眼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平均分为溴芬酸钠滴眼液组、人工泪液组、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人工泪液联合用药组(简称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15眼。各组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2周。溴芬酸钠滴眼液组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4周,人工泪液组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4周,联合用药组联合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液4周,对照组使用氯化钠眼水4周。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15 d和30 d问卷检查每组患者的干眼状况,用角膜地形图仪泪膜分析系统(oculus teragraph 4)检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s)、角膜荧光染色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各组间术前的NITBUTs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各组NITBUTs低于术前(P=0.000),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928)。术后15 d,联合用药组与人工泪液组NITBUTs与术前比较没有差异(P=0.523,0.928),溴芬酸钠滴眼液组和对照组NITBUTs与术前存在差异(P=0.011,0.000),术后30 d,联合用药组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00),溴芬酸钠滴眼液组和人工泪液组NITBUTs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928,0.590),对照组NITBUTs与术前有差异(P=0.033)。问卷调查、SIt及角膜荧光染色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影响干眼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溴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能促进干眼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挤切碎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Ⅳ级、Ⅴ级核老年性白内障93眼采用挤切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 术后第3天、10天、月视力≥0.5,分别为58眼(62%)、88眼(95%)、73眼(97%),平均有效时间42秒,尚未出现后囊破裂。手术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结论 采用挤切碎核技术分割坚韧的晶状体核变得更加容易,缩短初学者的“学习曲线”,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囊抛光及后囊撕囊对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40例(58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毕进行前囊抛光及后囊撕囊术。结果术后2月、3月和6月后囊浑浊的发生率为5.17%(3/58),6.90%(4/58)和10.35%(6/58),对比同期未进行前囊抛光的病例,差别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前囊抛光及后囊撕囊可以明显降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23例(2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5眼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的变化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16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眼压均在正常范围,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未发现眼压升高及角膜内皮失代偿者。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使患者获得良好视力,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8例(8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摘出晶状体,同时联合后囊撕除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予以对症治疗。结果8例手术后,眼压得到控制,视力稳定,随诊6个月以上,眼压持续稳定,视力无明显降低。结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一旦诊断明确,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和极为关键的。手术的主要作用为建立前后房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体植入后后发障二期连续线形撕后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首雁  乔秀娟  董春光 《眼科》1998,7(3):154-155
研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的处理方法。23只眼后发障中游离人工晶体光学部上方180°,轻下推人工晶体,于旁中心混浊后囊膜作一穿刺孔,然后由穿刺孔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的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再沿后囊膜穿刺孔边缘线形连续撕成一个直径约4mm圆孔。全部术眼后囊膜中央均得到一透明视区。3例玻璃体溢出改成截囊。连续性线形撕后囊可使人工晶体后发障获得透明视轴,并维护了周边囊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因方式不同和技巧差异,术后复发率差异较大.巨大翼状胬肉(胬肉进入角膜缘内超过5mm)及进展期胬肉复发率高,手术效果差.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我们采用生物羊膜移植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巨大翼状胬肉墙例24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