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本文对5-74岁散光患者3745例(6954眼)的总合散光进行了横向的研究和分析。逆规散光的比重为33.46%,其发生率与年龄增长的相关关系高度密切(r=0.979,p<0.001),而散光度>3.00D时相关系数为0.35,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20)。<70岁者顺规向逆规散光变化的总平均值为2.48±0.55D,每年平均改变0.035D。本资料提示,逆规散光性变化可能主要归因于晶体的散光改变,其次是角膜曲率的老年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用国产PC—A8610C型和X—C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20例22眼,年龄4~85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5例(17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外伤性白内障伴严重角巩膜穿通伤3例。均为1期植入。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视力0.5以上  相似文献   
3.
人工晶体的发展始终环绕着其光学质量和固定方法。非球面等视象后房型人工晶体首先由我国试制成功,经计算机光线追迹结果显示,其视网膜成像质量明显好于常规平凸、凸平和双凸形人工晶体,在视网膜弥散圈半径小和分辨率高方面是普通球面人工晶体的4~5倍。我们从1989年5月引进这种新型后房型人工晶体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上海新华医院研制的非球面等  相似文献   
4.
5.
对82例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以6岁组为多(占67.07%);其类型以复性远视性屈光参差为主(占57.31%);4岁、5岁、6岁三个年龄组之间的弱视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深度之间未见相关。但等效球镜差值≥4.00D与<4.00D者之间在弱视深度上有显著性差异(X~2=6.2713 P<0.05)文章还讨论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理及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矫正高度近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眼患者 16例共 2 9只眼 ,近视度数 (- 7.0 0~ - 30 .0 0 ) D,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2 9只患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 ,术后随访 3~ 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 (0 .5 0± 0 .2 6 )与术后 3个月 (0 .73± 0 .2 6 )差异无显著性 (t=2 .0 4 3,P=0 .0 5 1) ,但术后 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术前 ;屈光状态 :术前为 (- 18.0 3± 5 .5 4 ) D,术后 3个月为 (- 0 .82± 1.5 4 ) D,差异有显著性 (t=30 .899,P=0 .0 0 ) ;平均眼压 :术前为 (2 .0 91± 0 .380 ) k Pa,术后3个月为 (1.734± 0 .5 72 ) k Pa,差异无显著性 (t=1.98,P=0 .0 7) ;平均角膜内皮细胞数目 :术前为 (2 70 4± 390 ) /mm2 ,术后 3个月为 (2 5 19± 2 78) / mm2 ,较术前减少 6 .84 % ,但差异无显著性 (t=1.16 ,P=0 .2 6 )。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手术操作简单 ,具有较好的屈光状态的可预测性、可逆性和可控制性 ,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对82例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学龄前儿童光参差区性弱视以6岁组为多(占67.07%);其类型以复性远视性屈光参差为主(占57.31%):4岁、5岁、6岁三个年龄组之间的弱视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深度之间未见相关,但等效球镜差值>4.00D与<4.00D之间在弱视深度上有显性差异(X^2=6.2713 P<0.05)章还讨论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理及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9.
对3.5~90岁不同类型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09例(115眼),随访3个月~5年半(平均24.6个月).矫正视力0.5及以上100眼,占86.96%,术后屈光状态:球镜≤士2.00Ds98眼,占85.21%,柱镜1个月内0.75~6.50DC,平均2.75Dc.对复杂情况的白内障,儿童白内障的处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3岁。因左眼视力障碍20d于1991年8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0d前发热,体温约39℃。次日突感左眼看不清物体,列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左眼葡萄膜炎。给激素、抗生素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帮来我辽就诊。患者40d前分娩,正值哺乳期,以往健康良好。检查:全身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0.D 1,0,0.S 0.04,双眼压Tn,双外眼及眼前节(一)眼底:右眼(一)。左眼玻璃体混浊,尤以下方为著,乳头(一),整个视网膜血管下有点、片状渗出、颞侧视网膜下浓厚黄白色渗出融合成块,隆起3D,其间有多量胆固醇结晶及散在深发出血灶,颞上枝静脉管经不匀、部分小血管呈纽结构,黄斑区受累及,颞下方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