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8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角膜散光变化观察并采取控制方法表明:术后角膜的循规性散光于术后2周平均增加5D,术后3个月平均减至2D。术中调节缝线的中张力,术后2周至3个月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式切口等都控制术后角膜散光的有效措施。我们提出了综合控制术后角膜散光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周部加光镜片联合调节训练延缓近视发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门诊复查检查确诊为近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周部加光镜片联合调节训练延缓近视的发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调节训练延缓近视的发展。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近视延缓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周部加光镜片联合调节训练延缓近视发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对46例(46眼)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根据病情分期行角膜修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一种术式10眼,采用一期修补角膜,二期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二种术式24眼一期采用角膜修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二期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三种术式12眼一期行角膜修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视力〉1.0者4例,占8.69%,0.5~0.9者24例占52.17%,0.1~0.4者13例占28.2%,〈0.1以下者5例,占10.87%。结论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重睑成形术是近年来广为流行的一种眼科美容手术。我院自1985年底开始参考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戚可名等及宋儒耀等的结扎法施行了重睑成形术37例72眼,效果良好。术后马上显露自然的理想的双重睑,手术操作简便,不需切开全层皮肤,亦不需去除部分眼轮匝肌,术后水肿轻,皮肤切口不需缝线,手术时间短,痛感轻微,手术容易被患者接受。现报道如下。一、手术方法 1.术前设计: 手术前我们与患者一起商量,依照患者面部形态特点及心理、职业要求,共同设计重睑线。一般睑板较小所做的双重睑偏于窄些,同时手术定的双重睑皱折线的位置不超过睑缘到眉棱距离的1/3。通常我们采用自然定位法:让受术者坐卧或卧位,令其双眼平视前方,在上睑近睑缘皮肤处,可见一条与睑缘平行的自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频泪道浚通联合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1例(78 眼)泪道阻塞患者用WZC-Ⅲ型泪道高频治疗仪浚通泪道,用泪道引流管两端的金属探子引导其中间的硅胶管自泪点植入泪道,留置2.5-6.5个月后拔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共治疗患者61例78眼,硅胶管平均留置3.66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10.62个月,共治愈57眼(73.08%),好转8眼(10.25%),无效13眼(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高频泪道浚通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方法 简单,组织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01/11白内障患者44例65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SN6AD1MIOL,术后随访3~6mo,观察裸眼及矫正远、中、近视力,最佳远视力矫正下的中、近视力,角膜散光,离焦曲线,脱镜率和满意度。结果:术后3mo,患者远、近视力理想,中距离视力亦较为满意;术前术后平均角膜散光差异无显著性(P>0.05);离焦曲线呈双峰型,第一个峰位位于0D,第二个峰位为一高平台,位于-2.00~-2.50D;44例手术患者中39例(89%)脱镜;脱镜患者可从事日常远、中、近距离工作。结论:SN6AD1MIOL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提高脱镜率。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例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的病人,分别于产后第6天及第40天做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血管未发现病理改变,主要病变是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43-44)  相似文献   
8.
纤维连结蛋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纤维连结蛋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纤维加接蛋白滴 眼液治疗眼科门诊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上皮病变患者50例82眼,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4周的治疗及随诊,有67眼显效,占81.7%,15眼好转,占18.3%,总有效率100.0% ;其中对角膜上皮缺损者疗效最佳,显效率为100.0%,其次是点状角膜炎,显效率为77.1%,对于无特效疗法的眼干燥症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71.4%;用药后症状体征多在(1-7)天内改善,观察中未出现与应用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纤维连结蛋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ehcet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血清TNF-α、IFN-γ、MCP-1的水平。 方法:BD患者25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献血员30例,抽取血清检测TNF-α、IFN-γ、MCP-1等指标。 结果:BD活动期患者TNF-α、IFN-γ、MCP-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D活动期患者TNF-α、IFN-γ、MCP-1异常升高,可能与BD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底图像检验系统应用于临床眼底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名男女志愿者(120眼)随机均分为小瞳(免散瞳)组和散瞳组,对两组视盘、边界、中心凹、血管的成像清晰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有别于目前进口与国产的眼底照相机所获取图像的差异性,眼底图像检验系统对眼底的检测比直接检眼镜更优,不差于眼底照相机,在临床上可获得更真实的图像。结论眼底图像检验系统可应用于临床,可作为免散瞳和便携的检眼镜,以眼底为特征的观察有临床价值与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