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了解准噶尔盆地东部区域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体蚤群落结构。方法采集2010—2014年大沙鼠体蚤的种类、染蚤率和蚤指数等数据信息,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等群落结构因子分析。结果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区域大沙鼠寄生蚤4科5属6种,平均染蚤率98.51%、总蚤指数9.18,其中簇鬃客蚤占65.8%,是大沙鼠的主要鼠体蚤,其次为粗鬃客蚤占27.8%,其他4种蚤占6.4%;大沙鼠体蚤群落中常见种2种,其余4种为稀有种,相对稀有种类数为66.7%,多样性低(0.485 0)、均匀性高(0.868 9)、优势度适中(0.512 3);从春季至秋季,总蚤指数呈现春秋季高,夏季低的"U"型变化,蚤种丰富度、多样性呈增高趋势,优势度下降;大沙鼠寄生蚤类群落中簇鬃客蚤和粗鬃客蚤占有的资源均最多,处于第一阶层,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39 8和0.924 1,其次为长吻角头蚤和秃病蚤指名亚种,处于第二阶层,第三阶层的则为叶状切唇蚤和重要狭蚤;时间维显示,6种蚤的3个生态位层次十分明显,且叶状切唇蚤(0.228 0)和重要狭蚤(0.000 0)在时间维上的生态位宽度较营养维更低。结论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区域大沙鼠寄生蚤群落与该疫源地其他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群落组成的独特性,染蚤率和总蚤指数均高于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平均水平,而丰富度、多样性低于平均水平,优势度较高;年季间蚤类群落结构指标存在一定的波动,并发生季节性的规律性变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