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期痉挛性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一例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合并眼睑及瞳孔周期性痉挛弛缓患儿,对该病的名称、临床特征、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为人们认识和探讨周期痉挛性动眼神经麻痹这种有趣而又罕见的眼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主眼与非主眼手术治疗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告我科1991年2月~1995年2月主眼手术的40例外斜视病人,并就主眼与非主眼手术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主眼手术既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又可以减少手术量,这在儿童外斜视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效地防止下直肌后徙术后下睑退缩的手术方法。方法 37例下直肌后徙加CPH复位术病人,下直肌后徙4~6mm,中位数6mm。CPH缝合在新肌止端前浅层巩膜或肌肉断端上,手术前后采用三棱镜遮盖试验测量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测定双眼下睑缘的位置关系。结果 术后双眼下睑缘位置关系无变化,术后无一例发生下睑退缩,15例随访1~20月,中位数6月,也未出现下睑退缩,多数病人眼位满意。结论 下直肌后徙加CPH复位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下睑退缩。  相似文献   
4.
47例V型斜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47例下斜肌功能亢进致V型斜视,行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结果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对V型斜视疗效满意。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V型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V型斜视手术方式主要是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  相似文献   
5.
思利巴治疗年长弱视儿童初步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探讨思利巴治疗年长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20例10~15岁弱视儿童,口服思利巴250mg,每日2次,连服3个月。于服药前、服药6周、3个月时检查视力,同步检测PERG和PVEP。结果口服思利巴3个月后弱视眼视力改善,PVEP的P100和N75潜伏期缩短,P100振幅提高,而弱视眼PERG各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结果提示思利巴对改善大龄弱视儿童视功能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弱视是一种视觉异常,表现为没有明显眼部器质性病变的空间视力低下。弱视存在多种视功能障碍,并且不同类型弱视的视功能损害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从视力、光栅视力、游标视力、对比敏感度、双眼视觉、视知觉以及色觉等方面对弱视的视功能损害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弱视的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下斜肌减弱术不同术式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8.
压贴三棱镜在共同性内斜视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应用于共同性内斜视的效果。方法对41例共同性内斜视病例,其中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24例、部分性调节性内斜视6例、继发性内斜视11例,一眼前置底向外的压贴三棱镜4~24月。结果压贴三棱镜前,同视机无同时视17人、Ⅰ级功能5人、Ⅱ级11人、Ⅲ级8人;Titmus〉800″36人(87.8%)。压贴三棱镜4个月,同视机无同时视1人、Ⅰ级功能7人、Ⅱ级17人、Ⅲ级16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Titmus〉800″18人(43.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暂时不能手术的共同性内斜视病例佩戴压贴三棱镜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先王码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探讨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统计228例行天性内斜视病例,对其临床特征和术后远期观察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先天性内斜视伴有弱视、下斜肌功能亢进(IAOO)和垂直分离性斜视(DVD)的比率诬蔑同,斜视角大且稳定,绝大多数以非调节性因素为主.(2)远期正位率明显低于术后正位率,~2岁组远正位率明显低于~4岁组与~8岁组,~4岁组术后建立融合功能的比率最高.结论 (1)先天性内斜视主要危害是双眼单视功能的缺陷和弱视,应早期手术,4岁前手术可能获得双眼单视功能.(2)伴随体征如DVD,IOOA可影响远期眼位,如有手术指征应与内斜视同时矫正,术后出出也应及时处理.少数患儿存在调节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