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应用OCT观察ICL植入术后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及中央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明确ICL植入术对于眼后节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最终纳入行ICL植入术患者26例41眼,平均年龄28.19±6.48岁。所有受试者均行眼轴长度(AL)、裸眼视力(UCVA)、综合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及OCT检查。观察术前及术后的中央区视网膜厚度(CRT)和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GCT),以及UCVA、BCVA和IOP的变化。

结果: ICL植入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均有提高(P<0.05),而眼压无变化。术前,术后1wk,1、3mo CRT分别为273.20±25.48、274.07±27.64、277.85±25.49、275.99±24.68μm,而GCT分别为85.31±5.19、88.95±6.87、87.73±4.23、87.45±4.59μm(均P<0.05),其中CRT在术后1mo较术前有增加(P<0.01),GCT在术后1wk,1、3mo均比术前有增加(P<0.05)。GCT在术后1wk的变化与AL呈正相关(rs=0.529, P=0.001)。

结论:ICL植入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一定的安全性,但术后也会发生一定的黄斑区改变,需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不同尺寸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泪液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A组(30眼)行常规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30眼)行1.8 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组术前和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DE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下泪新月面积(LTMA)和总泪新月面积(TTMA),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ST-II)等检查。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成组t检验及Pearson’s相关分析法。结果:总体上术后DES值B组显著低于A组(F=26.96,P=0.001);LTMA、TTMA值B组显著高于A组(分别F=56.21、39.36,均P<0.001);tBUT值B组显著高于A组(F=28.39,P=0.001);ST-II值B组显著高于A组(F=17.44,P=0.01)。术后1 d、1周B组DES值显著低于A组(分别t=1.89、1.55,均P<0.05)。术后1周B组LTMA、TTMA、ST-II值显著均高于A组(分别t=1.38、1.49、1.82,均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组tBUT值均显著高于A组(t=2.32、2.09、1.58,均P<0.05)。其余时间点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2组DES值在术后1 d、1周均显著增高(均P<0.05),客观泪液功能指标仅A组在术后早期出现显著性改变,如LTMA(术后1 d、1周,分别P<0.05,P<0.01),TTMA(术后1 d、1周、1个月,分别P<0.01,P<0.01,P<0.05),tBUT(术后1周,P<0.05),ST-II(术后1周、1个月,均P<0.05);而B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8 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后早期泪液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常规3.0 mm切口,在改善术后泪液功能和舒适度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ICL植入术的近视者81例(81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将眼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白到白、沟到沟、人工晶状体直径以及人工晶状体直径与白到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不同尺寸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泪液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A组(30眼)行常规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30眼)行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组术前和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DE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下泪新月面积(LTMA)和总泪新月面积(TTMA),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ST-I )等检查。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成组t检验及Pearson’s相关分析法。结果:总体上术后DES值B组显著低于A组(F=26.96,P=0.001);LTMA、TTMA值B组显著高于A组(分别F=56.21、39.36,均P<0.001);tBUT值B组显著高于A组(F=28.39,P=0.001);ST-I值B组显著高于A组(F=17.44,P=0.01)。术后1d、1周B组DES值显著低于A组(分别t=1.89、1.55,均P<0.05)。术后1周B组LTMA、TTMA、ST-I值显著均高于A组(分别t=1.38、1.49、1.82,均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组tBUT值均显著高于A组(t=2.32、2.09、1.58,均P<0.05)。其余时间点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2组DES值在术后1d、1周均显著增高(均P<0.05),客观泪液功能指标仅A组在术后早期出现显著性改变,如LTMA(术后1d、1周,分别P<0.05,P<0.01),TTMA(术后1d、1周、1个月,分别P<0.01,P<0.01, P<0.05),tBUT(术后1周,P<0.05),ST-I(术后1周、1个月,均P<0.05);而B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后早期泪液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常规3.0mm切口,在改善术后泪液功能和舒适度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术后拱高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11月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ICL植入术83例(8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以Pentacam行拱高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 h、1 d、1周及1个月拱高依次为(672.05±279.8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