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肝脏恶性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应用利多卡因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栓塞治疗38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术中如遇血管痉挛导致超选择困难或患者肝区剧烈疼痛,经导管以0.5-1.0ml/s推注2%利多卡因注射液0.5-1ml,必要时,间隔5分钟以上重复推注。结果:在肝脏恶性肿瘤化疗栓塞术中注入适量利多卡因不仅显著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而且能有效解除和预防血管痉挛,使肿块栓塞更完全彻底,达到满意疗效。结论:在肝脏恶性肿瘤栓塞治疗中利多卡因可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减少乳腺放射状瘢痕的误诊率和及早发现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方法采用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方法来确诊5例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并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的病理学表现,以研究其X线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乳腺放射状瘢痕病灶呈放射状,弹力纤维变性,乳腺导管小而不规则,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免疫组化表明calponin分布细胞膜,腺体周围有腺上皮细胞。5例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X线显示,癌灶周围可有钙化灶或小结节,结节周围有毛刺影。MRI中,呈类圆形结节,边缘模糊,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乳腺放射状瘢痕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但结合多种影像学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块型乳腺导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导管癌患者177例.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年龄、肿瘤T分期、WHO分级)、病理分子分型、MRI特点(大小、位置、ADC值、动态增强曲线)等参数,并根据病理结果 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A组),阴性组(B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P<0.05.结果 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T分期更高(χ2=45.14,P=0.000)、病理学分级高(χ2=138.67,P=0.000)、位置以外上象限为主,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ADC值、年龄、动态增强曲线、病理分子分型等方面,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块型乳腺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学分级、肿块在乳腺的位置有关(χ2=17.66,P=0.004),且肿瘤T分期≥2、WHO分级≥Ⅱb级、肿块位于中央区及全乳癌者是乳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文  曾茹雪 《四川医学》2006,27(3):285-286
目的 探讨开窗技术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盎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开窗技术,一组不用开窗技术。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开窗组与不开窗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窗技术应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盎髓核摘除术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肾,卵巢囊肿硬化术中注入无水乙醇方法与剂量。资料与方法:CT引导下采用“常规治疗法”和“置换注入法”分别对我院1997年2月-2000年7月间154例187个囊肿和2000年8月-2004年12月间183例226个囊肿进行治疗,并对照分析两组病例术后第12月的观察资料。结果:“置换注入法”组穿刺针尖脱出囊肿与“常规治疗法”组对照P〈0.01;“置换注入法”组接受1次治疗病例中Ⅲ级疗效达83.6%。高于“常规治疗法”组64.2%,P〈0.01;两组数据中男女病人数、失访囊肿个数和各组中肝、肾、卵巢囊肿个数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置换注入法”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囊肿治愈率;囊肿内保留20—30ml70%-75%乙醇不仅安全,而且有利于囊肿的治愈。  相似文献   
6.
眶内血管及视网膜血管畸形一例刘正中,郎梅,李元敏,唐运涛,曾茹雪患者女,17岁,因右眼布满血丝,伴进行性眼球突出及头痛1年,于1991年6月以“球后肿物”收入院。5年前曾有头部摔伤史,当时曾昏迷,脑脊液为血性,治疗1个月痊愈。眼部检查:视力:右0.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段腰椎小关节突的关节角度及其形态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在CT片上观察127例患者的小关节突关节形态、椎间盘是否突出,并测量小关节突关节角度,计算其差值。按年龄分为4组,每个每年龄组中依据两侧小关节突关节角度差值分为〈5°、≥5°、≥10°三个组,并将形态不对称纳入关节角度差≥10°组中。在每个年龄组中,对L3~M、L4~L5及L5~S1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的不同小关节突角度差值的组间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同时,对不同小关节角度差值的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病例的各个年龄组亦进行年龄组间的两两比较;以及不同关节角度差值中,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总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在每个年龄组中,各节段椎间盘突出与小关节突角度差值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小关节角度差值的不同年龄组中,仅个别节段椎间盘有统计意义;而在不同小关节角度差值中L3~L4与L4-L5两节段椎间盘突出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段腰椎椎间盘突出与小关节是否对称无相关性,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与年龄亦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发生的腰椎节段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对晚期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胎蛋白(AFP)阳性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GEF水平在治疗3d后均迅速升高,然后呈下降趋势,在治疗7d后观察组明显下降至治疗前水平,而对照组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癌能有效缓解病情,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高介入化疗栓塞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采集健康产妇的脐血100~120ml,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分离脐血干细胞悬液10ml。使用改良Sehlinger技术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术,将管置入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总动脉进行造影,排除占位性病变,并观察肝内血管情况。再深入导管于肝固有动脉,将准备好的干细胞悬液10ml缓慢注入,注入时间20~30min。治疗后所有患者持续心电监护12h,常规予以药物保肝、抗病毒、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球蛋白(G)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白蛋白(A)含量和凝血酶原(PT)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指标的观察,CD3、CD8、CD25,IgG、IgA均较前显著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肝影像学显示,其肝最大截面积、肝平扫cT值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肝动脉灌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修复免疫损伤,并能改善肝脏形态,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又称纤维粘液样软骨瘤(Fibromyxoid chondrorna),简称CM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结缔组织,具有粘液样和软骨组织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起源于软骨细胞,而后产生粘液样变。按WHO统计,CMF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4%,占良性骨肿瘤的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