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手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非手术引起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4年4月在我们治疗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①眼压:10例(10眼)经药物治疗(7~10)天后眼压均控制在25mmHg左右。除2例外,其余8例均行联合手术治疗,其中有6例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5~18)mmHg;1例眼压在21~25mmHg,给予局部点β-受体阻滞剂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例手术1月后眼压(35~40)mmHg,病人不愿再手术,4个月后患眼失明。②视力:治疗前10例最佳矫正视力为1米光感至0.25,治疗后除1例失明外,其余最佳矫正视力0.1~0.8(P〈0.01)。结论 非手术原因所致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都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随着青光眼诊疗技术的提高,可挽救绝大部分病人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与外伤有关的盘状角膜基质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 1999~ 2 0 0 1年 3年间的盘状角膜基质炎住院病例 3 2例 ,将其中患病前角膜受过非穿孔性外伤 2 4例 (2 4眼 )病例 ,.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 ,发现患者在受伤数月或数年后发生盘状角膜基质炎 ,反复发病。发病时主要用正大捷普眼液 (阿昔洛韦 )加微量地塞米松混合眼液滴眼和病毒唑结膜下注射等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4例 (2 4眼 )中 ,男 14例 ,女 10例。年龄 9~ 5 8岁 ,3 0岁以上有 18例。右眼 13例 ,左眼 11例。树枝和农作物划伤 11例 ,手指划伤 7例 ,雨伞刺伤 3例 ,其他 3例。发病次数 :5~9次 4例 ,3~ …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99年~2001年间采用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共50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收集早期麦粒肿门诊病例100例 ,男38例 ,女62例 ,年龄5~62岁 ,平均为21岁。根据门诊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 ,治疗组为耳尖放血联合热敷和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为热敷和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病人均在首次诊治时给予耳尖放血。1 2方法 :在患眼同侧的耳尖穴位 (将耳轮向耳屏对摺时 ,耳轮上面的顶端处 ) ,常规消毒后 ,用三棱针尖刺入2~3mm深 ,轻挤压放血40~80滴 ,以缓解疼痛为宜。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放液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对32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应用球后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和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眼压低于40mm Hg后,采用1mL皮试针头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放液术,放出房水降眼压,观察术后降眼压的效果.结果 术前眼压均在40mm Hg以上,平均61.5mm Hg.所有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立即缓解,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平均为 22mm Hg.并发症:前房少许出血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2眼穿刺后约 6~8h眼压再次升高,又再次放液后眼压降低、症状缓解.结论 1mL皮试针头前房穿刺放液,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辅助措施,可以缩短降眼压的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避免了长时间大量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曾流芝  谢成彬 《眼科》2001,10(6):332-332
患者 ,女 ,47岁 ,农民 ,因右眼畏光、流泪、疼痛、视物不清 3个月 ,于 1998年 10月 13日以右眼全眼球脓炎收入院。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小于 1m光感 ,眼睑红肿 ( ) ,球结膜混合充血 ( ) ,水肿 ( ) ,角膜混浊 ,中央有 5mm× 5mm肉芽样组织 ,前房极浅 ,下方有少许黄白色脓液 ,其余结构看不清 ,眼压Tn 1。左眼视力 1 0 ,眼前后节正常 ,眼压Tn。双眼球CT示右眼球内结构及密度改变 ,球壁连续 ,炎症可能性大 ,左眼 (- )。右眼角膜肉芽样组织活检报告示右眼化脓性炎伴肉芽形成。体检正常。ECG示窦性心律 ,心率 72次 /分 ,血糖 :7 2m…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phae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Phaco-GSL)后房角形态的变化,评价Phaco-GSL治疗PACG的疗效.方法 观察确诊为PACG合并白内障住院患者50例共50只眼,所有病例房角黏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e.PAS)范围>180°.将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25只眼,分别为Phaco-GSL治疗组(A组)和单纯Phaco对照组(B组),用房角镜检查手术后1、3个月房角变化,同时观察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结果 ①房角:A组房角开放>180°以上为100%,房角为宽角,能看到小梁网5例(20%)、巩膜突12例(48%)、睫状体带8例(32%):B组手术后1个月房角,旰放>180°为48%,手术后3个月有2例房角再次发生黏连;A组手术后房角开放180°明显优于B组(P<0.05);在2组房角开放的病例中,随着时间推移,色素逐渐变少.②眼压:手术前眼压25~58 mmHg,平均28.67 mmHg.手术后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止常者A组86.67%,B组41.33%,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①对于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Phaco-GSL可以使房角重新开放,在重新开放的房角中,房角的虮膜插入位置、房角的度数以及虹膜形态等状态长期稳定,降眼压效果好.②对于PAS>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可以通过Phaco-GSL来治疗,不必联合小梁切除.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五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流芝  明萍  梁勇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85-985
患者男,26岁。因右眼被螺丝刀刺伤后伴眼痛、流泪、视物模糊半小时于2002年11月12日以“右眼角膜板层裂伤”收入院。既往患者因近视于1997年9月12日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右眼裸眼视力0.06,矫正视力1.0,近视屈光度数-6.00D,角膜厚度为161μm;术后裸眼视力为1.0。本次就诊全身体检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视力为1.0,双眼眼压18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穿刺切口青光眼手术(SIGS)治疗成人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0-11在我院实施SIGS治疗的青光眼患者55例70眼的临床资料,随访至术后6mo,观察眼压、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纳入患者中30眼行单纯SIGS,40眼行SIGS联合白内障手术,其中33眼(47%)手术完全成功,28眼(40%)手术部分成功,9眼(13%)手术失败。术前用药情况下平均眼压31.82±13.16mmHg,术后1wk,1、3、6mo平均眼压(14.97±5.25、17.94±5.24、18.43±4.74、17.37±3.36mmH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6mo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0(0,1)\〗种较术前\〖3(2,3)\〗明显减少(P<0.001)。术后6mo,纳入患者滤过泡形态Ⅰ型(功能性滤过泡)30眼(43%),Ⅱ型(功能性滤过泡)31眼(44%),Ⅲ型(扁平滤过泡)7眼(10%),Ⅳ型(包裹性囊状泡)2眼(3%)。随访期间,2眼前房积血,4眼前房炎症反应,3眼低眼压、浅前房、滤过过甚,1眼恶性青光眼,1眼眼内炎,1眼脉络膜脱离,1眼睫状体脱离,9眼滤过泡瘢痕化。

结论:SIG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部分继发性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周斌  刘洪  曾流芝  明萍 《重庆医药》2009,38(13):1634-1635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放液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对32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应用球后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和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眼压低于40mmHg后,采用1mL皮试针头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放液术,放出房水降眼压,观察术后降眼压的效果。结果术前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平均61.5mmHg。所有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立即缓解,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平均为22mmHg。并发症:前房少许出血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2眼穿刺后约6~8h眼压再次升高,又再次放液后眼压降低、症状缓解。结论1mL皮试针头前房穿刺放液,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辅助措施,可以缩短降眼压的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避免了长时间大量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2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年收入成都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因冠状动脉造影后左眼突发视力下降半小时请眼科会诊。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病史,口服厄贝沙坦片将血压控制在130~140/70~95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2.00 DS/-0.75DC×80°→1.0;左眼视力手动/10 cm,不能矫正。右眼眼压20 mmHg,左眼眼压21 mmHg。右眼眼前节及眼底均未见异常。左眼角膜透明,瞳孔较右眼偏大,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相对性传入瞳孔障碍阳性;晶状体轻度混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