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系的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中,其中高糖培养基内分别加入0、50、100、150 mmol/L的槲皮素,培养24 h以后用TUNEL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并根据该结果选取槲皮素的最佳作用浓度,进行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线粒体酶复合物的活性测定。结果高糖培养的RPE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阳性细胞/总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槲皮素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中以100 mmol/L的浓度作用效果最强,与高糖培养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的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线粒体复合酶Ⅱ的活性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高糖组的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Ⅳ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由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激活和线粒体保护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Epi-LASIK和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62例(123眼)高度近视患者。方法对62例(123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Epi-LASIK(28例56眼)或LASIK(34例67眼)手术。由患者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术式,对于角膜相对较薄者和从事职业存在角膜瓣风险者,医生推荐Epi-LASIK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1、3、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及总的高阶波前像差均方根(RMS)。主要指标UCVA、BCVA、屈光状态及总的高阶波前像差RMS值。结果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Epi-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46.4%)明显少于LASIK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术后1、3、6个月Epi-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85.7%、94.6%、91.1%)与LASIK组(92.5%、95.5%、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0.822、0.530)。两组术后的BCVA无一例下降。Epi-LASIK组术后1周、1、3、6个月等效球镜值在±0.50D以内的比例(42.9%、51.8%、60.7%、64.3%)与LASIK组(53.7%、59.7%、71.6%、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0、0.378、0.200、0.290)。两组术后的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增大:Epi-LASIK组术后l、3、6个月的高阶像差RMS值(1.51±0.77)μm、(1.32±0.76)μm、(1.18±0.71)μm与术前(0.87±0.27)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9、0.026);LASIK组术后1、3、6个月的高阶像差RMS值(2.41±0.81)μm、(2.17±0.63)μm、(1.89±0.87)μm与术前(0.91±0.22)μm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8、0.006)。Epi-LASIK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小于LASIK组:两组之间术后1、3、6个月高阶像差R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35、0.033)。Epi-LASIK组Ⅰ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2眼。结论Epi-LASIK矫正高度近视虽然视力恢复较LASIK慢,但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眼科,2007,16:336-339)  相似文献   
3.
门诊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其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07/2007-05就诊于我院门诊的1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行裂隙灯检查,角膜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10s为阳性),泪河宽度(<0.5mm为阳性),SchirmerⅠ试验及刮片细菌培养。之后按其病因,性别,眼别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1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中,男460例(920眼),女760例(1520眼),男与女比为1∶1.65。单眼发病408例,双眼发病812例,两者比例近1∶2。原因不明的干眼症所致角膜炎为277例(22.7%)。其次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暴露性角膜炎229例(18.8%)。再次为倒睫致角膜炎,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炎,眼表不规则,化妆品所致角膜炎等。结论:统计结果揭示女性及双眼发病较为常见。不明原因干眼症所致角膜炎日趋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且绝大多数浅层点状角膜炎都是有因可查,病因不明者仅占极少数。其中感染性原因明显减少,非感染性原因则显著增多,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非感染因素的存在及严重危害,并做到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房放液法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17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中14眼出现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患者经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轻压角膜侧切口放出部分房水,降低眼压,减轻角膜水肿。结果:经过上述处理后14眼眼压下降为(11.4±5.1)mmHg,角膜透明;视力大于或等于0.7者8眼,0.3~0.5者5眼,0.2者1眼;未出现与改良式前房放液相关并发症。结论:改良式前房放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对近视眼波前像差,尤其是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应用Custom VueTM波前像差仪采集31例(62眼)行Epi-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6mo的波前像差,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pi-LASIK术前的波前像差的分布以低阶像差占优势,为(90.12±1.02)%,高阶像差占(9.88±2.03)%。术后1mo高阶像差显著增加,整体高阶像差及各级高阶像差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阶像差占(59.24±2.14)%,低阶像差占(40.76±3.06)%,高阶像差整体平均增加2.52倍,以二次彗差增加最多,达3.03倍,以二次球差增加其次,达2.84倍。术后6mo高阶像差占(51.74±3.08)%,低阶像差占(48.26±4.21)%。与术前相比,整体高阶像差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二次彗差和二次球差比术前仍有显著增加(P<0.01),但优势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后1mo相比,高阶像差均有所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近视度数与术后各时期的整体高阶像差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Epi-LASIK术后高阶像差比术前明显增大,以二次彗差和二次球差为最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小,但不能恢复术前水平。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后高阶像差越大。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前房出血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易魁先 《实用眼科杂志》1991,9(8):454-457,498
  相似文献   
7.
粘弹剂在严重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研究粘弹剂在严重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粘弹剂自对侧角膜缘穿刺口注入前房,靠其推力复位离断虹膜,分离虹膜后粘连,排出前房积血,手术中维持前方深度。结果 4例均得到良好修复,恢复了虹膜的解剖位置和瞳孔形态。结论粘霁伤性虹膜根部离断的手术修复中,能起到保护眼部组织,简化手术、安全有效地处理并 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前房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眼球受到机械性外力打击时,前葡萄膜血管可发生破裂,血液进入前房,形成前房出血,其临床表现复杂,处理较为棘手,历来争议较多,许多问题尚未阐明。本文就有关文献作一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0引言晶状体脱位的原因多为外伤或马凡氏综合征及同型胱氨酸尿症,球形晶状体短指综合征,而自发性单眼晶状体全脱位较为少见[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2008-06-16就诊于我院。患者右眼于1mo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眼胀、头痛及复视,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晶状体半脱位,未行特殊处理。后因视力不断下降而就诊于我院入院检查:右眼视力为0.05,左眼视力为0.5。以前双眼为轻度近视。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虹膜震颤明显,下方前房变浅。晶状体透明,向鼻下方脱位,于瞳孔中心可见10∶30晶状体赤道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术中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的原因及其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2540例(2810跟)白内障摘出术中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的3例(3眼):术中给予关闭切口,降低眼压、血压及镇静处理,必要时及时切开巩膜放血,术后给予止血、消炎、镇静及甘露醇静脉滴注,并进一步控制患者的眼压、血压。结果1例(1眼)由于术后视网膜脱离,而无光感。1例(1眼)经术中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而阻止了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术后视力,为0.3。最后1例(1眼)成功引流脉络膜下积血,也保留了部分视力,为0.1。结论眼球切开后,眼压迅速降低至零,脉络膜血管显著扩张后出现破裂是白内障手术中出现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的直接原因,其相关因素有高度近视、高血压、高眼压、高血糖,咳嗽,哮喘及患者精神过度紧张等,在经过上述及时果断处理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并保存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