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1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已逐渐演变为一种屈光性手术,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波阵面像差也日渐成为客观评价手术前后眼球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电穿孔是细胞在高电压的脉冲作用下,细胞膜通透性暂时升高的现象.用电穿孔法可向细胞内转运药物、DNA等各种分子.该法具有安全、快速、简便、应用范嗣广、可调节等优点,近年来在一系列眼科研究中得到广泛尝试,如角膜病的治疗、青光眼手术抗瘢痕化、葡萄膜炎的治疗、视神经保护、眼肿瘤的治疗及眼发育的研究等,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光敏剂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PDT)处理后的体外培养的成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 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PDT前后体外培养的成人RPE细胞活性的变化。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PDT前后RPE细胞PEDF和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PDT可造成RPE细胞死亡,死亡率与激光能量密度和光敏剂浓度成正相关。PDT后RPE细胞表达PEDF、VEGF mRNA水平下降,下降程度与激光能量密度和光敏剂浓度成正相关。 结论 PDT可下调体外培养的成人RPE细胞PEDF、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这可能与PDT治疗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M)后CNVM的消退或再生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56-26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眼外伤进行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Ⅱ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眼压的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作者早期开展Ⅱ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34例(34眼),其中3眼是虹膜隔型人工晶状体,6眼同期行虹膜修补瞳孔成形术。结果本组34眼中有8眼(23.53%)术后发生低眼压,其中4眼为一过性低眼压,术后5~7 d前房黏弹剂再注入后,眼压逐渐恢复正常;另4眼伴有脉络膜脱离,其中3眼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眼压恢复,1眼术后10 d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及注气术,眼压恢复。术后视力提高者32眼(94.1%)。随访6~18个月,人工晶状体均无明显倾斜偏位,视网膜脱离无复发。结论对于复杂性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眼外伤进行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的患者,Ⅱ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眼压是较易发生的并发症,经治疗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5.
试题与答案     
方艳文  江睿  褚仁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4):208-208,238,262,268
1.下列关于视网膜电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波起源于光感受器内段; B.b波起源于Müller细胞或双极细胞; C.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振荡电位降低; D.性连锁视网膜劈裂征呈现降低的a波和b波. 2.下列关于角膜营养不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格子样角膜营养不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早,10岁前即已发病; B.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用PAS、刚果红、Masson 3种方法染色时,3项皆呈阳性反应; C.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周边部2~3 mm始终保持透明; D.大多数为双眼对称性,好发于角膜中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OL)的偏心和倾斜对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66例(84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手术,术中植入折叠式IOL,分别为Acrysof SA60AT(Alcon)、Sensar AR40e(AMO)、IOL XLSTABI(IOLTECH)或QUATTRO SE (Comeal).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用眼前节成像系统Pentacam(Oculus)采集各眼的Scheimpflug 图像,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得出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使用Hartmann-Shack波前像差仪测定患者在3 mm与5 mm瞳孔直径时的的高阶像差.对IOL偏心和倾斜与高阶像差的关系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并用多元逐步回归求得高阶像差与IOL偏心、倾斜的回归方程.对Snellen视力与IOL偏心和倾斜的相关性行Spearman非参数线性相关检验.结果 在分析孔径为3 mm时,IOL倾斜度与总高阶像差(r=0.3488,P=0.0022)、彗差(r=0.3880,P=0.0006)呈正相关,而与球差(r=0.0800,P=0.4951)、次级彗差(r=0.2045,P=0.0784)及次级球差(r=.1110,P=0.3431)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在分析孔径为5 mm时,IOL倾斜度与总高阶像差(r=0.2861,P=0.0128)、彗差(r=0.3298,P=0.0039)、次级彗差(r=0.2704,P=0.0190)呈正相关,而与球差(r=0.1482,P=0.2045)及次级球差(r=0.1460,P=0.2114)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在分析孔径为3 mm或5 mm时,IOL偏心值与总高阶像差及其中各阶像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IOL偏心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266,P=0.8208),与IOL倾斜度呈负相关(r=-0.3272,P=0.0042).结论 白内障术后IOL的倾斜会影响眼的总高阶像差和彗差,从而影响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4种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在植入术后眼高阶像差的差异.方法 66例(84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植入的IOL分别为SA60AT,XLSTABI,AR40e和QUATTRO SE,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使用Hartmann-Shack波前像差仪测定患者的高阶像差,比较各组患者总高阶像差及其中各阶像差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分析孔径为5mm时,4组患者总高阶像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4),其中主要为球差(P0.0005)和次级球差(P=0.0180)的差异.SA60AT组与XLSTABI组的总高阶像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8).SA60AT组的球差与AR40e组(P=0.0015)和XLSTABI组(P=0.0007)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60AT组总高阶像差高于XLSTABI组,球差高于AR40e组和XISTABI组,原因可能与SA60AT IOL的高屈光指数和方形锐利的边缘设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MIOL(Array SA-40N,AMO)14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monofocal or single-focal intraocular lens,SIOL)(SA60AT,Alcon)20眼。手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的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及视觉不良症状.使用Hartmann-Shack波前像差仪测定患者术后高阶像差,Pentacam检测两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居中性(偏心值和倾斜度)。结果MIOL组术后裸眼近视力≥4.7的患者占64.29%,矫正远视度数下的近视力≥4.7的患者占85.71%,MIOL组裸眼近视力及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明显好于SIOL组(P〈0.05)。MIOL组在低、中、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与SIOL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孔径为5mm时,SIOL组球差显著高于MIOL组(P〈0.05),两组总高阶像差、余各阶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OL居中性(偏心值和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OL植入治疗近视白内障,可为患者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和良好的视觉质量,显著减少了术后对于框架眼镜的依赖。其远期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均在正常范围,球差低于SIO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白内障人群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角膜散光轴向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角膜地形图观察146例非白内障人群及8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对人群的角膜散光轴向与年龄、白内障、高度近视进行回归分析。对年龄匹配的非白内障人群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轴向分布进行构成比的比较。结果角膜散光轴向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OR=e0.8664,P〈0.05),与白内障的发生及高度近视无显著相关性(P〉0.05)。非白内障人群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轴向均大部分位于90°±15°范围内(分别为48.61%、48.72%)。年龄匹配的非白内障人群组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角膜的散光轴向分布向逆规方向漂移,老年人群中角膜散光轴向大部分位于垂直轴15°范围内,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高度近视不影响角膜散光。角膜地形图检查获得的角膜散光结果有助于决定白内障手术切口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在实时导航下新型+3.5 D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8例(12眼)白内障患者在Version实时导航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Diffractiva-aA 多焦IOL(Diff-aA)植入术,术后3 d、1个月、1年随访,评估项目包括裸眼及最佳矫正远近视力(LogMAR)、离焦曲线、撕囊口圆度(通过眼前节照相及Photoshop软件分析),IOL偏心值及倾斜度(Pentacam),以及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利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手术前后数据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 d裸眼远视力(UCDVA)为0.07(0.05~0.28),裸眼近视力(UCNVA)为0.38±0.13,均较术前UCDVA(0.51±0.25)及UCNVA(0.72±0.23)显著提高(P<0.01)。术后1个月、1年UCDVA、UCNVA 较术后3 d有小幅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离焦曲线呈现双峰状态,第一峰在0(0~+0.5)D,代表患者接近正视,第二峰在-2.0(-2.4~-2.0)D,代表近工作距离在40~55 cm处。术后1个月撕囊口圆度平均为0.81±0.02,Diff-aA偏心值为(0.21±0.12 )mm,倾斜度为1.11°±0.36°。术后1年视觉质量问卷显示7例(11眼)完全脱镜,无一例患者报告严重的视力困扰,3例(4眼)受到轻微或一般夜间光晕的影响。结论在最新眼科手术导航系统的辅助下,植入新型+3.5 D多焦IOL能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