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琴  张少维 《河北医药》2016,(10):1481-1483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8例(156眼)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78眼),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降血糖、改善微循环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进行注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用药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中血清TGF-β1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背景期DR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的角膜密度值并评估角膜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比较性临床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240只眼)和正常对照组100例(200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散瞳后未见任何眼底异常有52只眼(A组),非增生期DR 112只眼( B组),增生期DR 76只眼( C组)。利用Pentacam眼前节全景仪定量检测角膜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糖尿病患者人群与正常人群角膜密度值的差异。用偏相关系数控制年龄因素之后,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角膜密度值与DR级别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值平均为(24.78±4.98),健康对照组角膜密度值平均为(21.17±3.45)。非增生期及增生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密度值与DR别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较正常人群高,且与DR级别存在统计学相关性,角膜密度值可能是一种潜在的DR早期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少维  毛晓春  李琴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5-187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2.2及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眼表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01/10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A组微切口组(75例75眼)行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 组小切口组(75例75眼)行常规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眼表疾病指数(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Ⅰtest,SⅠt)指标的变化。
  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的 OSDI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OSDI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的角膜知觉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wk,1mo,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mo,A组患者的OSDI、角膜知觉、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OSDI评分和角膜知觉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对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对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3-01/2015-05在我院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29眼。患者年龄23~42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指数/50cm~0.5,眼压16~52mmHg。给予降眼压药物效果不理想,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术后进行眼压、滤过泡形成观察及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观察引流钉开口是否通畅。结果:术后视力0.06~0.5;术后1 wk 平均眼压为10±3mmHg,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 P<0.05);手术后有1眼出现术后浅前房,1眼术后第2 d出现前房积血;所有患者(29眼)在术后至术后1wk拆除调整缝线期间滤过泡形成好,有1眼术后3mo复查滤过泡包裹,UBM检查巩膜内口有高密度强回声阻塞物,而无巩膜瓣下通道,其他患者(28眼)术后3mo UBM观察滤过通道通畅。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联合调整缝线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术后风险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以期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8-06—2012-12襄阳地区NAION患者的资料,采用个体匹配,调查每1个病例的同时,调查3个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条件相同的的非NAION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个人社会行为、既往史、现病史等,统计并分析其流行性特征。结果本组NAION患者年龄(61.0±12.3)岁,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易发生抑郁。粥样硬化斑块(OR=7.621,95%CI2.610~22.256)、LDL(OR=3.840,95%CI 2.079~7.093)、总胆固醇总胆固醇(OR=1.860,95%CI0.721~3.027)、甘油三酯(OR=1.649,95%CI 1.052~2.585)、内-中膜增厚(OR=1.109,95%CI 1.075~1.146)、糖尿病(OR=4.042,95%CI 1.670~9.781)、高血压(OR=2.850,95%CI 1.173~6.925)、缺血性脑卒中(OR=5.483,95%CI2.945~10.209)是NAION的危险因素。随访2a后,NAION组与非NAION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ION的预后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NAION的发生、预后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此推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共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脂质体是否能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人小梁细胞及脂质体潜在的毒副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优化阳离子脂质体与质粒DNA的比例,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小梁细胞内可见脂质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高浓度脂质体导致细胞死亡和脱落。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小梁细胞内。但高浓度对正常的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琴  张少维  黄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709-1711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15-01/04期间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或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24例48眼,观察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开放距离(AOD500)、术后拱高(ICL-vault)、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U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IOP)、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术前与术后1、3、6、12mo均采用UBM测量ACD与AOD500四个方位,术前与术后4个随访时间节点的值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测量值均较术前降低,OCT测量拱高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CVA、UCVA均较术前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患者平均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BUT与术后4个随访节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不大,患者舒适度较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0.5mg的康柏西普注射联合532激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2015-05/2016-03住院治疗的RVO病例122例12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58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4例24眼,分支静脉阻塞患者34例34眼)和对照组64例64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6例26眼,分支静脉阻塞患者38例38眼)。两组患者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术。研究组注射药物前行532激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mo复查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隆起的面积。

结果:治疗后1、3、6mo两组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6mo研究组BCVA提高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mo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直径3mm2圆内RPE隆起的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直径3mm2圆内RPE隆起的厚度,研究组下降水平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3、6mo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mo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康柏西普注射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PE隆起的面积,与532激光合用对RVO效果较单纯药物注射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前部巩膜厚度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收治65例7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院时眼压均在50 mmHg以上,经过三种以上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仍高于45 mmHg且前房较浅,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放液降眼压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房角分离术。对术前及术后1、6 mo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前房深度(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 ),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前部巩膜厚度( anterior scleral thickness,AST)及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 angle opening distance at 500μm from the scleral spur, AOD500)观察眼前节结构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6 mo的前房深度分别为1.532±0.316、3.337±0.652、3.458±0.482mm,术后1、6mo患者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P<0.01),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前部巩膜厚度较术前均增加,下方及鼻侧巩膜厚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方及颞侧巩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末,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的AOD500分别较术前平均增加0.007、0.006、0.014和0.019mm,较术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浅前房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手术可以使中央前房加深,前房角增宽,前部巩膜变厚,但是巩膜厚度的改变尚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在检查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双侧结膜囊滴生理盐水后,利用MRH技术对24例48侧正常眼泪道及26例45侧溢泪眼泪道进行检查,采用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TSE)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19眼泪道阻塞眼分别接受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成形术及硅胶管植入术.结果 MRH能够提供清晰的泪囊及鼻泪管影像并对阻塞的部位及泪道形态改变作出准确的判断,48侧正常眼及45侧溢泪眼泪小管显像不理想,24例48侧正常眼泪囊及鼻泪管显像清晰,45侧溢泪眼MRH诊断与泪道冲洗诊断相符.通过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图像能对泪道改变进行详细分析,接受手术的19眼中,18眼术中所见与MRH诊断结果相符,1眼鼻泪管狭窄患眼泪道内窥镜下表现为阻塞.结论 MRH是一种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其在泪道阻塞的诊断和治疗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