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24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并做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结果经6~18个月的随访,22只眼术后视力(91.7%)维持不变或提高。眼压由术前平均(41.15±10.24)mmHg降至末次随访平均(14.12±4.89)mmH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眼压≤21 mmHg者22只眼(91.7%),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术后前房变浅4只眼,术后3~7 dUBM检查睫状体脱离2只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经济安全,术后视力稳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盲目、重复配置医用设备,导致过度检查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人手,实施综合监管,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以规范医院检查、检验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2年9月以来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硫唑嘌呤治疗Behcet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3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的治疗结果。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较好,视力损伤小,并发症少。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恢复快,对视力损伤小,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X-Press植入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2月到2015年1月选择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在术前都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试验组选择EX-Press植入手术,对照组选择小梁切除术.对比2组治疗后手术成功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8.8%,对照组为91.3%,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失败的患者二次手术都成功了.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都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 <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眼压分别为(11.20±6.32) mmHg(1 kPa =7.5 mmHg)和(18.34 ±7.13) mmHg,都明显低于术前的(35.33±10.04) mmHg和(35.12±9.24) mmHg(均为P<0.05),同时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术后恶性青光眼、引流管阻塞、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 <0.05),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EX-Press植入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视力的恢复与眼压的降低,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建立兔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植入M 型不可降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Ihylmelhacrylate,PMMA)支架的青光眼滤过手术实验模型,探讨这种房水引流植入物的有效性和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家兔24只左眼行滤道成形术作为滤道成形术组,右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作为小梁切除术组.比较滤道成形术和小梁切除术术前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3 d、7 d、14 d)眼压和滤过泡的变化,并同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测房水滤过通道的变化.结果 (1)滤道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的眼压比较:术前分别是(15.1±1.6)mmHg(1 kPa=7.5 mmHg)和(15.3±2.0)mmHg;滤道成形术组术后3 d、7 d、14 d眼压分别为(7.8±1.4)mmHg、(8.1±2.0)mmHg、(11.5±2.5)mmHg,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对应的时间点分别为(9.8±1.8)mmHg、(10.4±2.2)mmHg和(12.8±1.7)mmHg.滤道成形术组与小梁切除术组在术前、术后14 d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术后3 d、7 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滤道成形术组术后3 d、7 d、14 d眼压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3 d 时眼压下降幅度最大,降幅为48.4%;术后3 d、7 d分别与术后14 d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后3 d、7 d、14 d眼压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眼压下降幅度3 d时最大,降幅为36.0%;术后3 d、7 d、14 d各时间点之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滤道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大小无明显差别,均在低级和中级之间;UBM检查发现滤道成形术组术后3 d、7 d可以见到呈白色强回声的PMMA支架及明显的房水滤过间隙,呈黑色低回声区.术后14 d仍然可见.小梁切除术后3 d可见呈黑色低回声区的房水滤过问隙形成,而术后7 d和14 d几乎不可见.结论 无论实验性青光眼滤道成形术还是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有显著意义的下降.滤道成形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降幅均大于小梁切除术后,说明 M 型PMMA支架植入可以维持巩膜瓣下房水滤过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纯睫状体光凝术与睫状体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24例24眼,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光凝组12例12眼和联合小梁切除术组12例12眼。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光凝组术后2m、3m、6m及末次随访眼压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眼压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期眼压均低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1d,7d、术后1m、6m及末次随访眼压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眼压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低于单纯光凝组。视功能损害、术后并发症,眼球萎缩率、再手术率、疼痛率及加用降眼压药物眼数等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低于单纯光凝组。结论 睫状体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肯定,优于单纯睫状体光凝术,安全有效,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房深度六点相对定量测量法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47例(491眼)浅前房患者进行上述测量,并同时进行暗室试验。结果:491眼中A≤1/3、B≤1/3的201眼的暗室试验阳性者105眼,阳性率52.2%。A=1/3、B>1/3的250眼的暗室试验阳性者1眼,A>1/3的40眼的暗室试验全部阴性。结论:前房深度六点相对测量法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术后常因巩膜瓣的粘连而失败。作者设计了一种小梁切除联合滤道成形术,术中用T形人工小梁支架植入巩膜瓣下,防止其粘连。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临床评估作者设计的穿透性小梁切除和滤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在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于巩膜办下植入一个T形“人工小梁支架”,借助巩膜静脉丛制成一个永存的可吸收房水的间隙。本文选用PMMA制成的人工晶状体的T形袢作支架,为8例志愿者9只绝对期或近绝对期青光眼做了这一手术。观察期5~22个月,平均15.7个月。结果 平均眼压从术前的45.6mmHg降至24.22mmHg。9眼中8眼保持了功能性或部分功能性滤遇泡;2眼视力从持续20多天无光感分别恢复到有光感和0.05。结论 本文提出的穿透性小梁切除和用PMMA制成的T形人工晶体袢作为“人工小梁支架”进行的滤道成形术安全有效,无论对开角和闭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均显著而持久,适应症比传统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更广泛,应用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