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AngⅡ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病人进入维持性透析阶段后却很少有人关注AngⅡ的作用,本研究从2002年7月到2002年12月对鄂尔多斯地区29例走透患者的AngⅡ进行了检测,并随访至2006年3月,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现就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天),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乙肝两对半、前S抗原、抗体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S抗原、抗体及HBV-DNA与乙肝常规检查(两对半)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36份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两对半、pre-S1抗原、pre-S2抗原、pre-S1抗体、pre-S2抗体及HBV-DN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re-S1抗原、pre-S2抗原在HBV-DNA(+)组中检出率为62.5%和58.3%,在HBV-DNA(-)组的检出率为22.2%和27.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S1〈0.05,PS2〈0.05),pre-S1抗原、pre-S2抗原在HBeAg(+)组的检出率为100%和87.5%,在HBeAg(-)组的检出率为36%和38%,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S1〈0.01;PS2〈0.01)。结论 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前S抗原、HBV-DNA在判断乙肝的复制情况中各有优势,要综合多方面结果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定向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定向育种来彩霞陈炜刘党生王宏以L-异亮氨酸产生菌IV69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从以缬氨酸为唯一碳源、唯一氮源和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上挑取生长迅速的菌落,筛选缬氨酸分解代谢活性较高的菌株,以达到保持主产物产量、降低杂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6.
7.
张继华  吉彩霞 《护理研究》2004,18(6):1096-1097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恶性肿瘤的诊疗手段,越来越先进,其治疗效果也日渐提高。我院采用国产NRL-002型内生场深部热疗机的首台科研样机,对142例中晚期癌症病人进行热疗,收到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老年病人心理变化的规律,对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及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个体分析,施行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均匀设计是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设计。这一方法在其他领域的优化处理上已取得一些成果,而在微生物发酵条件考查方面尚无报道。本实验则是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了L-亮氨酸发酵条件的考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