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0 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小儿屈光状态检查中的应用。比较其与阿托品在散瞳验光中麻痹睫状肌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方法,对年龄3~12岁118例236眼(其中近视40例80眼,远视78例156眼,合并有散光73例146眼)先采用10 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滴眼3次散瞳(每次间隔5min),末次点眼1h后进行检影验光。间隔3d后重新点10g/L阿托品眼膏1wk(每晚1次)重新进行散瞳检影验光。按屈光度分成近视组、远视组、散光组,其中散光度数是将柱镜度数独立分离出来统计。将两种散瞳药的验光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近视组使用两种方法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值分别为-2.25±1.31D,-2.23±1.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9);远视组应用两种药物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分别为3.76±2.4D,4.39±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散光组应用两种药物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值分别为1.35±1.19D,1.38±2.0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
  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可用于临床上3~12岁近视、散光儿童的散瞳验光。但在远视儿童初次就诊仍需点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CS)改变及与正常儿童CS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弱视患儿作为弱视组。根据弱视程度诊断标准将患儿弱视眼分为轻、中、重3组;对弱视组中的单眼弱视患儿再细分为弱视眼组和对侧眼组。选择同期就诊的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共纳入弱视组83例(137眼),对照组26例(52眼)。双眼弱视54例(108眼);单眼弱视共29例(29眼),即弱视眼组29眼,对侧眼组29眼。轻、中、重度弱视组分别为45、69、23眼。检查单眼弱视对侧眼组及轻、中、重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正常对照组的CS。采用配对t检验、LSD-t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各空间频率上,各组治疗前C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同一组内,治疗后CS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在空间频率18.0 cpd下,对侧眼组和轻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治疗后CS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间频率6.0、12.0、18.0 cpd上,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在空间频率3.0 cpd下,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无差别。各空间频率下重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弱视治疗前,在各空间频率下,弱视眼CS与弱视程度呈负相关(r=-0.52、-0.60、-0.55、-0.54,均P<0.001)。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弱视患儿的C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CS会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轻度弱视眼比中、重度弱视眼更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矫正大度数知觉性外斜视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013—2014年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住院的68例斜视度数均大于60PD的知觉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眼一截一退手术,外直肌后徙8。14mm,内直肌缩短7-10mm;术后观察眼位,眼球运动,睑裂大小,及角膜健康状况,术前排除角膜病变及BUT〈10s者。结果术后平均12个月随访,68例患者中53例正位(±10^△),15例欠矫(〉-10^△),无过矫(〉+10^△);10例患者术后外转不足在3—4mm之间,21例患者〈3mm,余37例患者外转正常;术后7例睑裂较健眼减小≤1mm,1例睑裂减小1~2mm之间;荧光染色检查角膜:术后7天:6例轻度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并荧光着染,40例BUT时间〈10s,予人工泪液点眼,术后一个月5例轻度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其中新增者2例),14例BUT时间仍〈10s,调整用药;术后3个月随访,无角膜上皮缺损者,所有患者BUT〉10s。结论斜视眼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可以矫正大度数知觉性外斜视,正位率较高,术后不引起明显外转不足,睑裂大小变化不明显,是行之有效地手术方法,但术后可能引起短期的泪膜不稳定,需增加人工泪液滴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