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角膜厚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缓解后角膜厚度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选择单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发作经手术治疗缓解者40例40眼,对侧未发作眼(40只)做为对照.通过手术眼压控制到正常范围2周后,以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发作眼和对侧眼的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时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3 d者占总例数的75.00%(30/40),眼压>60mmHg者(1 mmHg=0.133 kPa)占总例数的80%(32/40).发作跟测得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531.24±33.08)μm,对侧眼为(538.29±30.53)μm.发作眼较对侧眼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第1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发作眼中央角膜厚度较对侧眼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9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9年03月-2021年03月,按照分期不同将96例患者划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48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48例,令选取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48例...  相似文献   
3.
背景青光眼是一种可引起视神经结构改变,继而导致不可逆视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通过对视盘形态以及神经纤维层的检测,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目的探讨频域OCT视盘形态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各参数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非干预性、横断面研究。应用频域RTVue OCT测量62例正常人和67例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参数,以及视网膜各区域的神经纤维层厚度。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ROC)评价OCT每个检测参数区分正常眼与青光眼的能力大小。结果各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正常组,各型青光眼组视野平均缺损(MD)和视野模式标准化差(PSD)值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青光眼组、开角型青光眼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间视盘面积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1、0.741、0.652);正常人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109.758±9.095)μm,青光眼患者为(79.539±18.986)μm,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在视盘周围8个神经纤维层区域中,正常人最厚的区域在颞下方和颞上方,分别为(150.109±18.007)μm和(146.105±15.529)μm,而青光眼患者最厚处在颞上方和颞下方,分别为(104.354±27.641)μm和(102.436±32.243)μm,但均较正常参数减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鼻侧和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较薄。视盘参数中,各型青光眼诊断效能最高的是盘沿容积和垂直杯盘比,二者的ROC值在总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50和0.840,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1%和76.1%,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41和0.849,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0%和81.1%,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62和0.830,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3%和70.O%。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各参数中,诊断效能最高的是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其ROC值在总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中分别为0.925、0.910和0.942,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89.6%、89.2%和90.0%。视盘周围8个神经纤维层区域中,诊断效能最高的是IT区域,诊断效能最低的是TU和TL区域。结论RTVueOCT具有很好地区别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能力,在青光眼诊断方面是一个较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RTVue OCT、偏振激光扫描(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SLP)-偏振光青光眼检测联合个性化角膜补偿系统(glaucoma detection with variable corneal compensation.GDx VCC)和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Ⅲ(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y-Ⅲ,HRT-Ⅲ)测量所得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参数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Vue OCT、GDx VCC和HRT-Ⅲ分别测量62人正常个体和72例青光眼患者总的以及各区域的RNFL厚度,比较正常个体和青光眼患者RNFL厚度.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来评价每一个参数区分正常眼与青光眼的能力大小.结果 正常个体和青光眼患者各参数测量值(总的及各区域RNFL厚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平均RNFL厚度RITue OCT正常个体为(109.758±9.095)μm,青光眼患者为(80.455±19.353)μm;GDx VCC正常个体为(57.013±5.132)μm,青光眼患者为(45.374±10.417)μm;HRT-Ⅲ正常个体为(295.833±69.485)μm,青光眼患者为(201.385±105.235)μm.各测量参数中,诊断效能最高的是RTvue OCT测得的平均RNFL厚度,其AUC值为0.914±0.026,最低的是颞侧TU和TL区域,其AUC分别为0.783±0.040和0.805±0.039.结论 RTVue OCT测得RNFL厚度参数具有很好的区别正常个体和青光眼患者的能力,在青光眼诊断方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抚顺市眼病医院住院患者的青光眼类型构成和视力损害情况.设计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 2001年~2005年抚顺市眼病医院住院青光眼患者1428例.方法 参照全国青光眼学组1987年推荐标准对住院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盲与低视力的标准分析各类青光眼的视力损害情况.主要指标青光眼类型构成比,青光眼的致肓和致低视力的发生率.结果 1428例患者中,男性515例,女913例,平均年龄(63.5 11.5)岁.其中,原发性青光眼1183例(82.8%),继发性青光眼243例(17.0%),先天性青光眼2例(0.1%%).原发性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20例(77.8%),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25例(19.0%),开角型青光眼38例(3.2%).原发性青光眼中双眼盲54例,占4.6%(54/1183),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肓占68.5%(37/54),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27.8%(15/5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3.7%(2/54.),单眼盲220例(18.6%,220/1183),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153例69.5%(153/22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致肓26.8%(59/22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3.6%(8/220).结论 以医院为基础的闭角型青光眼的调查表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抚顺地区住院青光眼患者中的主要类型,而住院闭角型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居多且视力损害严重,如能加强和规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防治和急诊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眼科,2008,17:113-116)  相似文献   
6.
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常见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过去采用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法或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内、囊外摘出术,以及小梁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50例并发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血糖分为两组,组1患者30人,血糖〈8.3mmol/L,平均(7.64±0.51)mmol/L;组2患者20人,血糖均〉8.3mmol/L,平均(11.24±0.60)mmol/L。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记录术后视力,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视力≥0.5者,组1和组2分别为70%、57%;79%、66%。早期并发症I:OL表面色素、前房渗出膜形成、角膜水肿、瞳孔后粘连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haco+后房型IOL植入术是糖尿病白内障获得视力的重要手段,血糖浓度低于13.0mmol/L对手术效果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6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年来收治的3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对挫伤性前房积血早期给予丰卧位、止血、制动等综合治疗.结果 早期综合治疗后36例前房积血完全吸收.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的关键是止血、加速积血的吸收,防止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方法: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术前、术中无并发症患者56例56眼,行术前及术后1,3mo黄斑区OCT检查,观察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视力变化。结果:56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术前为241.3±9.9μm,术后1mo为(260.7±16.8)μm,术后3mo为(245.6±17.6)μm,术后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术后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37)。术后1mo,2眼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术后3mo,1眼黄斑囊样水肿消退,另1眼黄斑囊样水肿较前略降低,其余眼未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mo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增加,术后3mo大部分黄斑水肿消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合成的3种不同的几丁聚糖生物膜(壳聚糖生物膜、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眼内植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将壳聚糖生物膜、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编号分别为1号膜、2号膜、3号膜)植入到不同组别兔的右眼前房内和左眼结膜下,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入后不同时间实验兔双眼反应.生物膜植入到前房内第15天时,每组选1只兔处死后将右眼角膜组织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种不同的几丁聚糖生物膜植入到结膜下,均未造成严重的结膜充血和水肿.1号膜、2号膜植入到结膜下,术后第30天时打开植入处结膜,发现生物膜已经降解;3号膜植入到结膜下,观察至术后2.5个月时结膜下仍可见植入膜的轮廓.1号膜、2号膜植入到前房中,随着材料的降解,出现了前房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积脓等严重炎性反应,它们在前房内的完全降解时间为10~13 d;3号膜植入到前房中未引起明显的炎性反应,在前房内的降解时间大约为60 d.扫描电镜结果显示1号膜、2号膜植入兔的角膜内皮表面有大量降解为小颗粒状的植入材料;3号膜植入兔的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形态完整,表面无降解颗粒附着,结论合成的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在免眼结膜下和前房内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