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晚期滤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方法:1994-05/2000.05接受小梁切除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65例65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晚期滤过泡渗漏、滤泡炎、眼内炎的发生概率。 结果:随访2.5~7.1(平均5.6)a,发生滤过泡渗漏16眼(16/65,24.6%),出现滤泡炎5眼(5/65,7.7%),发生眼内炎1眼,出现复合性滤泡并发症1眼,出现持久性低眼压9眼(9/65,13.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晚期滤泡并发症5a发生概率为40.0%。多数眼通过门诊处理获得成功,部分眼需手术治疗。 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晚期滤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40.0%,单纯滤过泡渗漏是一相对良性的状况,只要及时处理,可被修复,滤泡炎或眼内炎可以被控制,而获得正常眼内压。一相对良性的状况,只要及时处理,可被修复,滤泡炎或眼内炎可以被控制,而获得正常眼内压。  相似文献   
2.
史传衣  张德秀 《江苏医药》1996,22(3):196-196
内因性葡萄膜炎是常见的一类致盲性眼病,现将我们诊治的ZI3例内因性葡萄膜炎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用3例(245眼)中男112例,女101例。年龄11~74岁,其中21~50岁最多(149例)。单眼181例.其中右眼106只,左眼75只,双眼32例。按解剖位置分类,前葡萄膜炎最多,共96眼;全、中间和后葡萄膜炎较少,分别为77、42、30眼。213例中能确定病因或有其他伴随疾病的共幻例,其中以类风湿关节炎或合并其他感染的病例最多,共60例。对50例病人做E玫瑰花结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为正常、升高或降低的病例数前者分别为25、11、14…  相似文献   
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及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房极浅或疑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38只眼)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形态及前房情况适时拆除巩膜瓣缝线.定期随访患者平均14±2.9个月.内容包括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晶状体及眼底.结果 6只眼术后因眼压控制良好未作缝线拆除;32只眼分别于术后3~31天拆线,拆线时间平均12.1±7.9天,拆线后眼压平均下降10.1±5.4mmHg.患者术后一周平均眼压13.7±5.9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6.6±10.1mmHg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术后12个月末时眼压≤21mmHg者32只眼(84.2%),其中28只眼眼压≤15mrnHg.12个月末时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为80.1±5.4%.术后33只眼呈中度或深前房;4只眼术后第一天前房浅I度,经药物治疗前房逐渐加深;1只眼因伴发脉络膜脱离发生Ⅲ度浅前房.并发症有前房积血4只眼,脉络膜脱离1只眼,无血管的薄壁微囊样滤过泡1只眼,持续性低眼压2只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只眼.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眼压过低引起的并发症,又可安全的改善滤过、减少滤过区瘢痕、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一、眼压升高不再是珍断开角型青光眼的必备条件传统的观念认为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是升高的,这对相当一部分病例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临床上也确实可以看到大约有1/3~1/2的病例,已出现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缺损,其初诊眼压却并未超过21mmHg。Som.iner在他的一篇报告中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具有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病人中,50%的病人首次测得的眼压仅为2.gkPa(IkP一7smmHg)。在102只提示有视野损害及视乳头病变的眼中,眼压超过2.7kPa者仅占69%。Bengtsson测定了一组新发生视野损害、又未经任何治疗的病人,平均眼压为2.7…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的眼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时有所见。现将我院1987~1997年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滤过性手术后的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可以导致视功能丧失。本文旨在对这一常见并发症近年来的若干进展及争议作一简要综述,以供临床参考。一、发生率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各报告并不相同。这可能与检查的时间和方法有关。Shaffer(1977)报告内眼手术后脉络膜脱离之发生率为10—15%,Stallard(1974)报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Senile disciform macular degeneration)亦称Junius—Kuhnt变性。本病常引起严重视力丧失。在国外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据Watzke统计,在65岁以上的失明患者中,14%系黄斑盘状变性引起。黄斑盘状变性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Dobree统计,小于6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仅占所有眼底疾病的0.4‰,75岁以上的发病率则可增加至12.6%。Gass等人认为本病患者多为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8.
国产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国产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的疗效。方法 应用 AOV- FB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对 38例 70眼进行 L ASIK手术 ,随访观察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残存屈光度及 haze情况。结果 术后有 6 3眼 (90 % )裸眼视力≥ 1.0 ,6 0眼 (85 .71% )术后残存屈光度在± 1.0 D以内 ,未发现感染、上皮植入、切削偏心、角膜中央岛、不规则散光等并发症。结论  AOV- FB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 ,进一步临床应用有待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显微小梁切除术与Scheie灼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随机、双盲及前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灼滤术的近期及远期降压效果均比小梁切除术明显得多。因此作者认为: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中,Scheie灼滤术不应完全摒弃;在某些病例中,小梁切除术并非最佳选择;对于已有视功能损害的病例,Scheie灼滤术应作为首选手术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急性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系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患。若以视网膜中央动脉进入视神经处为界(约在眼球后10mm),可将视神经分为前、后两部分。那末,由于这两部分的血液供应不同,发生缺血时的临床表现也迥然不同。在缺血的早期,前者呈特征性的视乳头水肿,而后者却表现为正常的视乳头外观。关于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本刊已有综述。而对于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简称PION),由于人们对视神经后部(包括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