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异物分区分级和记录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角膜异物分区、分级及记录方法。方法对560例角膜异物分区、分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较为适用的记录方法,并用此指导临床实践。结果角膜异物有其分布特点,区、级不同,治疗及愈后不同。用此记录方法指导临床实践准确方便,不会出现误治漏治。结论角膜异物分区、分级及记录方法在临床上科学实用,在法医学上亦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钊臣 《眼科新进展》1994,14(3):46-46,45
电灼治疗春季性结角膜炎孝感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刘钊臣春季性结角膜炎发病率高,发作时奇痒难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学习.目前,对春季性结角膜炎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尽人意.笔者通过一年来的临床实践,在运用2%包着酸钠滴眼液点眼等传统治疗方法同时,联合运...  相似文献   
3.
粘弹剂在角膜穿通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有眼内组织与伤口粘连时的有效处理途径。方法:将108例外伤者分成甲、乙两组,甲组51例,直接分离眼内组织与伤口的粘连,乙组57例,在手术过程中早期使用粘弹剂形成前房,再分离眼内组织与伤口的粘连。结果:两组手术后眼内组织与伤口粘连发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组手术后并发症减少,给再次手术创造了一个好条件。结论:角膜穿通伤有眼内组织与伤口粘连时,使用粘弹剂能有效分离眼内组织与伤口的粘连,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例42眼早期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视网膜病变区光凝治疗,治疗组行视网膜病变区光凝治疗外,给予和血明目片口服3mo。对照组和治疗组中查出病因者,给予相关对症治疗,随访1mo~3a。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治疗组有效率为95.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行病变区光凝并给予和血明目片口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出血难免,但严重出血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近5年来,我科施行326例手术中73例出血超过100ml,现将其出血原因、处理措施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环孢素A和丝裂霉素C(MMC)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2009-05/2011-05的翼状胬肉患者63例100眼,所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术后用0.5g/L环孢素A滴眼液滴眼,4次/d,滴用12wk(环孢素A组);第二组术后用0.2g/L丝裂霉素C滴眼液滴眼,2次/d,滴用1wk(丝裂霉素C组)。随访6~24(平均18)mo,观察复发率。结果:至术后18mo,环孢素A组50眼有4眼(8%)复发,丝裂霉素C组50眼有3眼(6%)复发,经卡方检验,P>0.05。环孢素A组有3眼滴药当时有烧灼刺痛感、球结膜轻度充血等反应,停药后消失,术后畏光、流泪和疼痛症状较轻,结膜愈合时间为5~10d,所有眼均未见有角膜上皮损伤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丝裂霉素C组术后畏光、流泪和疼痛症状较重,有12眼(24%)出现结膜伤口延迟愈合(10~14d)。结论:术后滴用环孢素A滴眼液或丝裂霉素C滴眼液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疗效近似,但术后滴用环孢素A滴眼液反应轻,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李勇  李锐  刘钊臣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84-1586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6-01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眼外伤住院患者260例286眼,调查其社会学和临床病例资料,将可能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原因、致伤性质、就诊时间以及入院时视力损伤程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眼外伤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多见;致伤原因为锐器伤多见;致伤性质中以眼球贯通伤最为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受伤原因、致伤性质、就诊时间以及入院时视力损伤程度与患者预后视力恢复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视力和眼球钝挫伤是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眼外伤是单眼致盲的主要原因,患者入院时视力和眼球钝挫伤与预后密切相关.眼外伤预防为主,需尽早治疗,应在劳动和生活中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泪囊炎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6例(4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透明质酸钠注入泪囊,根据泪囊大小、形态及部位,适当调整骨孔的位置,争取得到较大的泪囊粘膜瓣,并应用丝裂霉素C抑制纤维肉芽组织增生所致的手术通道阻塞.结果手术成功率100%.结论透明质酸钠及丝裂霉素C用于慢性泪囊炎手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而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手术方法虽多,但术后复发率高达30-69%。因此,改进手术方法,预防术后复发,增加术后美容效果等仍是现今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供一种改良式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以供参考。一般资料:单眼、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20例。进行性12例,静止性8例。女16例,男4例。年龄在42-56岁间。手术适应证为:(1)影响视力者;(2)超过角膜缘达2.5mm呈进行者;(3)为美容目的就诊者;(4)以上病例无结、角膜炎及明显翼状胬肉充血者。手术方法:用1:5000的升汞溶液反复冲洗手术眼结膜囊。0.5%的卡因滴眼3次,每次相隔约5分钟。沿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与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孝感市一年级小学生675人,对其进行视力检查与屈光状态检查以及一般情况与用眼行为问卷调查,完成每年1次数据收集,共随访3年。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期间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分别为14.1%、25.6%、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0.001)。3年期间小学生等效球镜度(SE)逐年降低,分别为0.25(-0.25,0.50)D、0.00(-0.50,0.25)D、-0.50 (-1.75,0.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19,P<0.001)。近视每年新发病率为16.0%~22.7%,近视年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3,P<0.001)。早产(P=0.014)、父母近视情况(P=0.029)、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0.024)、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P=0.006)、家长平时是否督促孩子保护眼睛(P=0.004)、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P=0.013)等变量与近视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学龄期儿童屈光状态逐年向近视方向发展,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早产、父母近视、长时间近距离学习以及使用电子产品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与家长督促孩子保护眼睛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