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是由4个转录因子与成体细胞基因组进行重组诱导出的一种全能分化型干细胞.多种疾病会导致视网膜的结构或功能受损,可利用iPSC的增生分化能力使视网膜再生.在视网膜再生医学领域,iPSC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供体细胞、转录因子及转录载体的选择、诱导分化机制的研究、iPSC向视网膜不同类型细胞分化的诱导途径以及诱导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的移植方法.但在目前关于iPSC的研究中仍存在定向诱导分化效率较低、眼内移植后存活率低、临床应用安全性难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唯有解决上述问题,iPSC研究才能在视网膜再生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法兰(melphalan)是目前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较有效的药物,主要给药方式是经眼动脉化疗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经眼动脉化疗后70.0%的患者在2年内无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因其全身毒性小而得到广泛应用。在 RB 的治疗中,对出现玻璃体种植者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在玻璃体腔注射马法兰技术出现后,对有玻璃体种植的 RB 保留眼球率远远超过了既往的任何治疗手段。因此马法兰经眼动脉化疗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是治疗 RB 的有效手段之一。(国际眼科纵览,2016,40:187-19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低下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bFGF)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且合并ECD低下的患者80例 (9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1例(45眼),对照组39例(45眼)。术后除常规抗炎治疗外,试验组患眼应用re-bFGF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对照组患眼应用1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均使用至术后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ECD和中央角膜厚度(CCT)等。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眼的ECD和CCT均较术前变化不明显(均为P>0.05),而对照组患眼的ECD均较术前下降,CCT均较术前增加(均为P<0.05)。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眼ECD分别为(1120.6±306.1)个·mm-2、(1040.5±317.3)个·mm-2 ,CCT分别为(543.1±51.6)μm、(546.8±35.6)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眼ECD分别为(1271.3±288.6)个·mm-2、(746.5±193.5)个·mm-2 ,CCT分别为(542.0±55.3)μm、(583.5±45.3)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眼发生了角膜内皮失代偿,且均发生在对照组。结论 re-bFGF对ECD低下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角膜内皮有保护作用,可减轻超声乳化手术造成的ECD下降,减少角膜水肿及术后短期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研究证实微小RNA(miRNA)参与大多数人类肿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类似于抑癌基因或癌基因.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其发生和转移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探讨UM组织中miRNA的差异表达情况有望为UM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 筛选不同病理类型的UM组织中特异性miRNA表达谱. 方法 收集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手术局部切除并经常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为梭型细胞型UM的标本4例和上皮细胞型UM标本4例,采用miRNA芯片分别检测2种UM组织中miRNA的表达,收集同期死于非肿瘤疾病的8个供体眼的正常葡萄膜组织作为对照,利用组间差异倍数筛选出差异≥2倍差异表达的miRNA;用在线软件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靶基因参与的信号功能通路.采用实时定量PCR法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 收集的梭形细胞型和上皮细胞型UM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得到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梭形细胞型及上皮细胞型UM组织中HMB45、黑色素-A和S-100均呈阳性反应.与正常葡萄膜组织比较,在梭形细胞型UM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109个,其中29个上调,80个下调,上调的miRNA包括miR-146a-5p、miR-25-3p和miR-29b-1-5p,下调的miRNA包括miR-126-5 p、miR-183-5p和miR-96-5p;上皮细胞型UM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50个,其中23个上调,27个下调,上调的miRNA包括miR-155-5p、miR-210和miR-378 a-5p;下调的miRNA包括miR-199a-5p、miR-143-3p和miR-143-5p.在梭形细胞型和上皮细胞型UM组织中共同上调的miRNA为miR-132-3p、miR-21-5p、miR-34a-5p和miR-34b-5p,共同下调的miRNA为miR-125b-2-3p、miR-126-3p、miR-199a-3p和miR-214-3p.梭形细胞型和上皮细胞型UM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所预测的靶基因分别参与癌症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细胞间黏附、胞吞作用、前列腺癌通路、结直肠癌通路和细胞黏附通路.结论 与正常葡萄膜组织相比,梭形细胞型UM和上皮细胞型UM组织中存在多种miRNA的差异表达,梭形细胞型UM和上皮细胞型UM组织之间也存在明显的miRNA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可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控UM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04/07在北医三院行眼科手术的35例50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其中,20例25眼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623T(Rayner组),15例25眼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Toric(Alcon组)。比较术后3mo,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散光度、人工晶状体旋转度数、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客观散射指数、不同对比度下的客观视力)、NEI VFQ-25量表评分的差异。散光矢量分析运用Alpins分析法。结果:Rayner组术后平均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分别为0.17±0.20和0.08±0.15,Alcon组分别为0.21±0.16和0.10±0.11(P>0.05);Rayner组术后平均残余散光度为(-0.57±0.24)D,Alcon组为(-0.50±0.28)D(P>0.05);两组术后3mo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散光矢量分析、各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yner组NEI VFQ-25量表评分为85.16±5.91,Alcon组为82.08±6.16(P>0.05)。结论:两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Rayner 623T和Alcon Acrysof Toric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射频消融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它是通过插入肾动脉的射频导管释放能量,选择性毁坏外膜上的肾交感神经纤维,降低其活性以达到降压的目的,但是射频能量在消融交感神经的穿透能力受消融条件影响。本实验采用体外肝脏中的血管模仿肾动脉,探究不同消融条件下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中使用含有血管的体外牛肝21个(分解块),采用水流模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进行射频消融。采集血管壁外周距离消融点上方8~10 mm处组织中的温度以及下游水流中心区的温度,研究该条件下射频消融对组织和血管下游的影响。同时通过改变消融时间以及水流速度,研究不同情况下的消融结果。结果 (1)当消融点与水流中心测温点的距离增加,水流中心消融前后温度ΔT值就会降低。在距离7 cm的情况下,水流温度只上升了1.11℃,说明射频能量对血流下游温度的影响是有限的。(2)随着消融时间由8 min逐渐增加到10 min,水流温度ΔT值与消融点上方组织温度ΔT值均增加。(3)水流速度由0.28 m/s增加到0.365 m/s,则水流温度的ΔT值与消融点上方组织温度ΔT值均下降。(4)射频消融所造成的温度变化,消融点上方组织平均升高3.97℃,水流中心点平均升高2.17℃。结论在10 min内对血管内壁进行消融,消融点外周上方组织和下游水流的温度上升,最大不超过6℃,对血液流动影响有限,基本验证了血管内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