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震荡伤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改变。方法:采用34′、1°、2.6°三种空间频率对视网膜震荡伤45例48眼,正常对照组50例100眼进行PVEP检查。结果:视网膜震荡伤各空间频率的P100波时间(LP100)延长,P100波振幅(AP100)降低,34′、1°、2.6°三种空间频率P100波时间(LP100)的异常率与P100波振幅(AP100)的异常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VEP三种空间频率联合检测视网膜震荡伤的异常率达85%左右,故为临床上较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星  周力量  刘东敬  艾碧君 《安徽医药》2021,25(11):2232-2236
目的 探讨微小RNA-595(miR-595)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晶状体前囊膜组织(白内障组)及正常供体眼球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健康组)标本,以H2O2诱导构建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凋亡模型(H2O2组),并以正常培养的SRA01/04细胞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595的表达改变.将体外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mimics-NC组、miR-595 mimics组、inhibitor-NC组和miR-595 inhibitor组,将miR-595 mimics/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mics/inhibitor-NC转染至SRA01/04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检测各组细胞中miR-595的表达情况;转染48 h后暴露于200μmol/L H2O21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595和Bcl-2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白内障组中miR-5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5.52±1.64)比(1.00±0.00),P<0.05];同时,H2O2组细胞中miR-59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86±1.12)比(1.00±0.00),P<0.05].与mimics-NC组比较,miR-595 mimics组细胞中miR-595表达水平[(4.16±0.78)比(1.00±0.00)]、细胞凋亡率[(17.52±3.05)%比(8.86±1.21)%]明显升高,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miR-595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595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inhibitor-NC组,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nhibitor-NC组(P<0.05).Bcl-2是miR-595的靶基因.结论 miR-595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高表达,并靶向调控Bcl-2表达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李静  刘东敬 《西南军医》2017,(3):231-23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例在我院采用综合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行常规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前房炎症反应、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及眼底情况.结果 视力:1例患者无光感,6例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为0.02~0.3.眼压:术前平均眼压(45-8.4) mmHg,术后1年,平均眼压(18±7.5) mmHg,其中1例患者需用一种降眼压药物.房角及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术后1周内完全消退,术后1年内未见再次生成.前房炎症:术后1周比较严重,后逐渐消退.眼底情况:术后3个月及1年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未见视网膜有明显的出血缺血病灶.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硅油充填术,随访见视网膜复位,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严重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成都普瑞眼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的RRD 45例(45眼)。其中, 男性24例, 女性21例;年龄19~68(45±13)岁。患眼均行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裂孔激光封闭, 术毕气液交换, 填充过滤空气。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 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3例, 占95.56%(43/45);首次手术后2~3周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 占4.44%。术前BCVA为1.04±0.72, 术后提升至0.56±0.18(t=6.50, P<0.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RR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目前仍是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直到最近,治疗青光眼的所有手段仍有赖于降低眼内压。近年来发现,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27在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中过度表达,而其自身抗体具有促RGC凋亡的作用。临床上,青光眼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一般而言,药物比手术更易被患者接受,但手术比药物能更多地、更有效地降低眼内压。目前青光眼的常规术式仍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但部分患者手术不能完全控制眼压,即使眼压控制后部分患者视野仍可能继续恶化致视功能丧失,因此,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本项目即在上述背景下.从以下几方面对青光眼的基础与临床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瓣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临床眼科医生常常碰到的一种难治性眼病,病因复杂,常引起眼球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毁损。保持眼球完整的尽可能挽救有用的视力为眼科医生最大的目标。近年,玻璃体切割手术与阀让植入等传统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对其治疗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HRT视盘参数和视野缺损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参数和视野平均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和自动视野计测定 5 5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参数 (杯盘面积比、盘沿面积、盘沿容积、视杯容积、视杯形态测量、视杯高度变异轮廓和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 )和静态光阈值。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作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盘沿面积与平均缺损显著相关 (r =0 3 5 0 ,P <0 0 5 )。盘沿面积每减少 1mm2 ,视野缺损绝对值增加 8 0 81dB。本研究没有发现其它 6个参数与平均缺损相关关系的显著性。结论 :盘沿面积在HRT众多参数中最能反映青光眼的视野平均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术后晶体迅速混浊的临床分析甘宇业,蒋浪,刘东敬(川北医学院附院眼科)我院1988年3月-1996年5月,对各类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225例(400只眼)。其中5例(5只眼)术后早期(5天-10天)发生晶状体迅速混浊,视力下降至≤0.02...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观察不同时期的眼压变化、视神经的损伤情况和玻璃体中游离谷氨酸浓度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分为3组.用波长为532nm的氪离子黄绿激光光凝大鼠小梁网,光凝前测量一次眼压,以后每周测量眼压.在第3、6、9周分别处死1、2、3组大鼠做全视网膜铺片,1%甲苯氨蓝染色,记数平均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密度;取20μL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量游离谷氨酸盐浓度.结果 对照眼平均眼压为(13.25±4.10)mmHg,光凝眼第1~9周平均眼压升高了1.73~2.17倍.对照眼视网膜神经元密度值为2516±196,第3、6、9周光凝眼分别为2124±108,1865±136,1654±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第3、6、9周光凝眼玻璃体游离谷氨酸盐浓度分别为(20.10±2.45)μmol/L,(22.35±2.75)μmol/L,(23.56±2.80)μmol/L,对照眼为(18.32±2.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1).结论 激光光凝大鼠小梁网后,眼压中等程度升高;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的视神经损害表现为视网膜神经元密度值逐渐下降,玻璃体中游离谷氨酸盐浓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36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然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12~16(平均13.4)mo以上的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没有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