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1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噪声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增高方面的报道已有不少[1-3 ] ,但结论不尽相同。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对从事噪声作业的2 5 3名人员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本市接触噪声作业人员2 5 3名,其中男性180名,女性73名,年龄2 0~5 3岁,平均3 0 9岁,工龄1~3 7a ,平均12 2a ,同时选择年龄、工龄、性别等情况与噪音组相当,不接触噪声的2 41名人员作为对照。1 2 调查方法 受检人员均与检查前停止接噪作业16h以上,首先询问职业接触史、工种、工龄、自觉症状和既往史,剔除确诊为先天性…  相似文献   
2.
对淄博市1985—2014年诊断的760例职业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包括不同时期急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病情况,主要毒物构成与演变,以及职业中毒病人的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为本地区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淄博市是一个以煤炭、冶金、建材、陶瓷为主体的老工业城市,尘肺病是本市发病率最高,也是危害工人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职业病.为充分了解全市尘肺病人的动态分布及主要病种等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1989~2000年12 a间尘肺病的发病及分布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曾收治1例急性丙酮氰醇中毒致双眼视力障碍,现报告如下。患者苏X,男,27岁,工人。1991年4月19日在运输丙酮氰醇原料时,不慎将槽罐车阀门砸裂,丙酮氰醇液喷出,患者赤手去堵漏口时,丙酮氰醇溅到面部及全身,当时昏倒在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眼睑不能闭合,结膜充血,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在本单位卫生室立即给予吸氧,吸入亚硝酸异成酯2支,肌注85号抗氰针2ml,静滴50%硫化硫酸及大剂量维生素C,于3小时后病情稍稳定转入我院。入院后全身检查:神志清,烦躁不安,双耳听力下降,位反射亢进。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手动/川cm…  相似文献   
5.
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并发肝癌死亡1例报告傅恩惠尚波我院于1996年8月26日收治了1例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的患者,最终死于肝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装药工,自1970年9月份开始接触三硝基甲苯。该患者工作前及工作后至1982年无肝功及...  相似文献   
6.
探讨1人患多种职业病病例特征和发病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7例每人患多种职业病的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3例;主要分布在制造业21例(56.8%)、采矿业10例(27.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例(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例(5.4%);主要工种为电焊工17例(45.9%)、采掘工10例(27.0%)、维修工6例(16.2%);发病率最多的三种职业病依次为尘肺病30例(81.1%)、职业性噪声聋18例(48.6%)、职业性锰中毒15例(40.5%)。提示,1人患多种职业病病例在制造业、采矿业的电焊工、采掘工、维修工工种高发,应做好高发行业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和高发工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利于职业病的预防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1985—2014年淄博市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例352例,现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1996年我们收治了7例某村办玻璃厂慢性砷中毒病人,当时在没有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的情况下,参考有关文献对病人进行了诊断。现对照《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83—2002),对7例病人重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诊断中1例慢性中度砷中毒者应诊断为慢性重度砷中毒,其余6例均符合慢性轻度砷中毒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料,甘甜可口,也是一种直接食用的美味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这么好的一种美食,却在每年春节过后屡屡出现食用中毒事件,甚至致人死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 "清明蔗,毒过蛇"的真实含义民间有一种说法:"清明蔗,毒过蛇。"从这句民间谚语中不难看出食用甘蔗中毒在我国由来已久,并且代价惨痛。清明节后,天气逐渐转暖,甘蔗易发生变质,变质甘蔗致人中毒是由于节菱孢菌霉菌产生的3-硝基丙酸的神经毒素引起的,这种毒素毒性极强,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一患者自吸入混合性气体至死亡的病情进展及救治经过。提示吸入刺激性气体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