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血容量状态下颅高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后,其血流动力学状态、颅内压(ICP)及脑氧分压(PtiO2)的变化。方法选取雄性14~16月龄巴马小型猪12头,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低血容量组和正常血容量组。建立ARDS和颅高压模型。自5 cmH2O(1 cmH2O=0.098 kPa)水平逐步增加PEEP 5 cmH2O,直至25 cmH2O。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并应用Sidak法进行多重比较和P值的校正。结果随着PEEP逐渐增加,正常血容量组ICP逐渐升高,而低血容量组ICP逐渐下降;当PEEP在5、10、15 cmH2O时,两组间ICP值分别为(25.83±1.47)mmHg(1 mmHg=0.133 kPa)比(27.00±1.63)mmHg、(27.33±1.75)mmHg比(27.67±2.21)mmHg、(28.83±1.72)mmHg比(27.5±2.06)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3、0.227、0.906,P值均>0.05);当PEEP在20、25 cmH2O时,两组间ICP值分别为(31.33±2.07)mmHg比(26.5±3.35)mmHg、(31.67±2.94)mmHg比(25.83±3.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4、3.964,P值均<0.01)。随着PEEP逐渐增加,两组PtiO2均逐渐下降,其中低血容量组下降更明显;在各PEEP水平时,两组间PtiO2值分别为(19.83±2.64)mmHg比(14.33±3.50)mmHg、(18.67±2.50)mmHg比(12.33±3.88)mmHg、(17.67±3.88)mmHg比(10.67±3.88)mmHg、(15.33±2.34)mmHg比(9.17±3.54)mmHg、(13.67±3.61)mmHg比(6.67±2.7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3、3.319、3.668、3.231、3.668,P值均<0.05)。结论PEEP对血流动力学、颅内压、脑代谢作用受不同容量状态的影响。低血容量状态下,PEEP逐渐上升,其心输出量、血压和PtiO2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胆道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胆心反射所致循环骤停的发生。方法 1515例胆道手术患者分为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和硬膜外组。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715例,均在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醚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手术;硬膜外组800例,均于下胸段采用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间断硬膜外推液阻滞麻醉下手术。两组均行SPO2、ECG、BP、R监测。以术中胆心反射和心跳骤停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结果 静脉复合全麻组胆心反射发生率10%,无心跳骤停发生;硬膜外组胆心反射发生率42.5%,心跳骤停0.62%。结论 胆道手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能有效减少胆心反射和心跳骤停的发生,因此认为胆道手术(尤其老年患者)采用以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为主的麻醉方法可减少围麻醉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外科ICU(SICU)和内科ICU(MICU)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12年1月-2016年6月SICU和MICU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合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在ICU血培养分离的587株病原菌中:SICU检出3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3.5%,革兰阳性菌39.2%,真菌7.3%;MICU检出2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7.8%,革兰阳性菌36.0%,真菌6.2%。SICU和MICU中革兰阴性菌前3位均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确诊血流感染者386例,其中SICU 226例(单一菌感染202例,复数菌感染24例),MICU 160例(单一菌感染138例,复数菌感染22例)。S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ICU,而M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等的耐药率则明显高于SICU。MICU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明显高于SICU。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中,MICU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SICU,而SICU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则高于MICU,总体全因死亡率MICU高于SICU。结论 SICU与MICU虽然收治病种不同,但血培养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基本相似。除鲍曼不动杆菌外,MICU患者的血培养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SICU,并且血流感染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也高于SICU。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重症外科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42例,依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1例)和死亡组(11例)。收集两组患者早期复苏阶段不同时间点的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计算组间差异,探讨乳酸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描绘各乳酸指标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获得与预后相关性最好的乳酸指标。结果复苏开始以后0,6,12 h的乳酸值以及6,12 h乳酸清除率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的乳酸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用于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相比较其他时间点的乳酸指标,复苏12 h后的乳酸值与预后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以往临床多采用消炎镇痛药和理疗或者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但效果多不理想。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对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批号:4HB0500)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以持续输注洛赛克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25例危重症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危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经过,均予持续静脉输注洛赛克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结果25例中16例于72小时内止血,5例96小时止血,2例7天左右止血,有1例于止血后两周出现再出血,经上述同样方法72小时止血,未再复发出血。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无一例转为外科手术。结论以持续静脉输注洛赛克为主综合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晶体与胶体混合预充液的液 /气分配系数 ,比较液 /气分配系数的推算值与实测值。  方法 :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 ,将乳酸林格液、琥珀酰明胶注射液 (佳乐施 )、库血和人体血浆 4种体外循环预充液排列组合后 ,随机抽取样本 10份 ,采用注射器 2次平衡法 ,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混合预充液在 37℃、33℃、2 9℃、2 5℃、2 1℃和17℃ 6个不同温度点的液 /气分配系数 ,并与推算值比较。  结果 :混合预充液 3种吸入麻醉药的液 /气分配系数均与温度呈负相关 ,6个不同温度液 /气分配系数的推算值与实测值呈直线关系 (P<0 .0 5 ,地氟醚 r=0 .94,异氟烷 (异氟醚 ) r=0 .95 ,氟烷 r=0 .93)。  结论 :由公式推算吸入麻醉药混合预充液的液 /气分配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G-)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372例患者G-杆菌菌株分布及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ICU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非发酵菌在G-杆菌中占较大比例;主要G-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G-杆菌仍占ICU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主要部分,控制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P2X7受体介导的星状胶质细胞膜的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开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异丙酚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日龄Wister大鼠大脑皮质培养出原代胶质星状细胞,细胞在含马血清培养液中生长,15~20 d后初代培养形成单层细胞融合.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含有20%小牛血清培养液的35 mm Corning培养皿中,4~5 d后为实验期.通过RT-PCR法证实星状胶质神经细胞膜P2X7mRNA的表达.根据实验分组,分别加入BzATP 300μmol/L,异丙酚8 μmol/L或者80 μmol/L,并设对照组和假实验组,记录30 min,采用动态图像摄影电子显微镜和Hoffmann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膜非选择性通道开放及形态学改变.结果细胞外BzATP 300μmol/L激活的P2X7膜受体诱导细胞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开放的数量在不含Ca2+/Mg2+的细胞培养液组明显多于含有Ca2+/Mg2+的培养液组(P<0.001);异丙酚8 μmol/L或80μmol/L均不能完全抑制由BzATP 300μmol/L所激活的P2X7受体诱导的非选择性离子通道的开放(P<0.05),这一作用与剂量大小无关.结论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异丙酚不是P2X7受体拮抗剂,异丙酚降低中枢神经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的浓度与P2X7受体介导的星状胶质细胞膜的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开放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