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应用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患者微循环、血脂、炎性因子和特征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1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厄贝沙坦片口服,初始剂量0.15 g/d,增量至0.3 g/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哌嗪分散片,口服,100~200 mg/次,3次/d。2组均服药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微循环指标[一氧化氮( NO)、内皮素-1(ET-1)、血栓素-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炎性因子[ 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6(IL-6)]和特征性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NO、6-Keto-PGF-1α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ET-1、TXB2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NO、6-Keto-PGF-1α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1、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治疗后TC、TG、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后T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VEGF、CysC和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脏微循环障碍,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炎性反应程度,减轻肾脏损害,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3例(5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2-10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大多控制良好,成功率达94.23%;视力除3眼增加外,其余均保持不变;功能性滤过泡为92.31%;并发症以浅前房为主,达25%,前房积血次之,为21.15%。结论因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难治性青光眼采用本手术方法,眼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4.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58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术后进行6~18mo随访,对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滤过泡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手术后患者的眼压控制良好,术后的视力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的变化,而术后18mo的平均眼压(17.6±45mmHg)和术前的平均眼压(35.3±6.8mm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1,P<0.05)。在随访期间有27眼(46.55%)患者有功能性滤过泡,需用药物治疗者5眼。9眼(15.52%)患者滤过泡有苍白局限化,表现出贫血状。 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外伤后二期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后发生自体巩膜溶解的原因。方法对行眼球摘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是否斟眼外伤后一期缝合并在不同时间二期行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分成两组,组1为眼外伤后二期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164例(164眼);组2为其余原因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352例(352眼)。从一期眼球破裂情况、术后眼球炎症反应、二期眼球摘除原因、术后并发症、术后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发生自体巩膜溶解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结果外伤后二期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后自体巩膜溶解的发生率(8.54%)明显高于其它原因行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者(1.99%)(x^2=12.868P〈0.001)。结论推测外伤后二期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后自体巩膜溶解发生的可能原因众多:二次植入的时间、义眼台排斥、多次手术激发了超敏反应及抗原抗体反应、外伤及手术大面积扰动致使眼球筋膜囊瘢痕粘连等。提示我们适时的选择眼球摘除义眼仃植人对预防术后发生自体巩膜溶解有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10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同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和可拆除调整缝线。术后随访4~28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视力:有7眼视力较术前提高,90眼视力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P〉0.05)。眼压:术前(34.48±6.35)mMHg,术后(14.23±4.57)mmHg(P〈0.01)。滤过泡:全部病例出现功能性滤过泡95眼,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结论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丝裂霉素C、可拆除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进而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辟谷有奇效     
我第5次辟谷是从1998年8月17日开始的 ,共78天。刚开始辟谷时 ,象一场大病上身一样 ,全身非常难受 ,只能躺着。睡了5天 ,到第9天 ,突然精神状态大为好转 ,好象有使不完的劲 ,每天干活不觉得累。辟谷结束后 ,我每天只是下午吃一点饭。见到爱吃的 ,产生吃饭的念头才吃一点儿。以前我很贪吃 ,身体发胖 ,臃肿 ,人也活泼不起来 ,也很少有好的心情 ,但现在突然变得无忧无虑、天真活泼起来 ,身体轻盈灵活 ,脸上神采飞扬 ,体重由126斤减到110斤。在辟谷两个多月时 ,辅导老师带我们一起上黑松林 ,开始时我有些担心 ,怕身体吃不消。…  相似文献   
8.
王智霞  乔玉春 《河北医药》2016,(16):2436-2439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胱抑素(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32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25例和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3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35例为对照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和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均接受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VEGF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尿素、CysC、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和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血清VEGF、CysC、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与CysC、Hcy呈正相关( P <0.05),且均与空腹血糖、HbA1c、肌酐、尿素呈正相关( P <0.05)。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减少蛋白尿,并降低VEGF、CysC、Hcy水平( P <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表达VEGF、CysC、Hcy,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诊断灵敏度。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可能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4例(33眼)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该手术方法,以降低眼压、缓解症状,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术后24例(33眼)仅有3眼视力增加,大都保持其原有视力。眼压均控制在20.55mmHg以下,其中,在10~20.55mmHg之间者21眼(63.64%),在6.46~10mmHg之间者9眼(27.27%),低于6.46mmHg者3眼(9.09%)。术后结膜滤过功能良好,未发现包裹性或局限性的无功能滤过泡。结论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手术方法,可有效控制眼压,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10.
王智霞  乔玉春 《河北医药》2012,34(12):1773-1775
目的检测肝癌(HCC)患者组织中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CC及癌旁组织中IGF-Ⅱ、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CC及癌旁组织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22/40)、12.5%(5/40),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12.5%(5/40),HCC组织中IGF-Ⅱ、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IGF-Ⅱ、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5)。IGF-Ⅱ、VEGF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是否侵及包膜及有无癌栓密切相关。结论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IGF-Ⅱ、VEGF呈现高表达,提示IGF-Ⅱ、VEGF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HCC的生长和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