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脐血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利用人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方法,为研究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免疫提供技术平台。方法:MACS方法分离人脐带CD34^ 细胞接种到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IMDM液体培养基含20%人AB血清并加入FL、IL-12、IL-7和IL-2细胞因子组合,于培养7、14、21、28、35、42天取非贴壁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并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2周后,CD4^ CD8^ 非成熟T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的0.3%-13.3%,4-5周CD4^ CD8^ T淋巴细胞达到高峰占16.6%-26.5%,且CD3^ CD4^ CD8^ 和CD3^ CD4^-CD8^ T淋巴细胞逐渐增多,6周后达26.5%~64.9%和11.6%-38.9%。培养成熟的T淋巴细胞经PHA IL-2刺激后瑞氏染色鉴定可见大原始淋巴细胞存在。结论:利用人脐血CD34^ 在体外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加FL、IL-12、IL-7和IL-2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可诱导分化出T淋巴细胞,并且培养的T细胞对有丝分裂素刺激有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梗塞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例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于我科治疗的21例以梗塞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结果。结果:治疗的21例患者中,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9例脑梗塞患者有3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余6例完全康复;3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完全再通;2例门静脉血栓患者病情稳定,未进行性进展;2例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后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未再出现反复的血栓栓塞情况。结论:血栓病患者需警惕同时合并骨髓增殖性疾病可能性,如确诊该类疾病应严格按危险度分层治疗.降低血栓再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急慢性GVHD仍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GVHD的发生主要机制包括:(1)受者的预处理。(2)供者T淋巴细胞的激活;(3)效应细胞介导的GVHD。T细胞活化是GVHD的中心环节,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新的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使异基因抗原反应性下细胞失活是预防GVH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抗核抗体阴性IgE升高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整个病程中5次抗核抗体阴性,血清IgE水平高于正常,颅CT示脑梗塞,肾脏穿刺免疫荧光见IgG,IgM,IgAC3呈团块状沉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慢病毒质粒pGC FU-RFP-LV标记的小鼠骨实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肺组织和骨髓中的分布.将感染效率为78%的慢病毒感染小鼠MSC,尔后将感染后的MSC以1×106个/只的浓度经小鼠尾静脉植入到BALB/c小鼠体内.随机将小鼠按照1、2、5、7d4个时间点分为4组.在各时间点取小鼠肺组织并制成冰冻切片及骨髓涂片,观察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慢病毒感染后的MSC经免疫表型分析和诱导分化检测均符合MSC的表型及生物学特征.以最适病毒滴度MOI=50感染小鼠MSC后,细胞生长状态羌明显改变.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小鼠第1、2、5、7天MSC在骨髓中分布为(0.50±0.20),(0.67±0.23),(0.53±0.14),(0.33±0.16);在肺组织中分布为(0.55±0.15),(0.47±0.13),(0.29±0.13),(0.26±0.08).结论:MSC在第1天主要分布在肺组织内(P<0.05),而在第2天主要分布在骨髓中(P<0.05).小鼠骨实质MSC分布浓度与RFP基因表达及MSC在肺组织和骨髓中定植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GVHD的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急慢性GVHD仍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GVHD的发生主要机制包括:①受者的预处理;②供者T淋巴细胞的激活;③效应细胞介导的GVHD。T细胞活化是GVHD的中心环节,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新的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使异基因抗原反应性T细胞失活是预防GVH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该方法治疗ITP的持续反应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于我科治疗的12例ITP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结果.结果:治疗的12例患者中,CR 5例,R4例,NR 3例.CR后复发2例,NR及CR复发后4例,患者其中2例应用小剂量美罗华100 mg/周,连续4周治疗,目前CR 1例,NR 1例,余2例失访.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可作为ITP首选治疗方法,治疗持续时间短、反应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仁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1):1314-1316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与激素联合应用治疗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收治的3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血浆置换加激素治疗,置换血浆量每次40~80ml/kg×4~6次,糖皮质激素按每天1mg/kg给予。结果及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49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更年期一般在45岁~55岁之间出现.部分妇女在更年期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包括植物神经紊乱、功能失调的症候,祖国医学称为“绝经前后诸乱“.……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能力,其中MSC的免疫调节性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MSC能抑制T、B琳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活化和增殖;同时,MSC具有重建人类造血微环境的功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性质,MSC正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GVHD.因此,深入研究MSC治疗GVHD的细胞免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对MSC治疗GVHD的免疫机制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