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简称AMD)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 ,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在西方国家称之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而且它是导致 6 5岁以上老人视力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1] 。 1 992年国内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 4 5岁以上人群中AMD的发病率约 6 %~1 7%。近年来 ,国内学者对AMD的中医病因、病机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并积累了很多治疗经验。现就其有关文献概述如下。1 病因大多数中医眼科学者认为 :AMD的发生主要与肾、脾和肝的功能失调有关。1 .1 肾为先天之本 ,精充目明…  相似文献   
2.
0引言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眼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中青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大约占病理性近视眼的5%~10%[1],遗憾的是既往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该类患者往往得不到针对性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在CNV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抗VEGF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老年黄斑变性CNV的治疗并与其他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获得了更为满意的效果[2,3]。本文对1例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成功治疗病理性近视眼CNV进行报道。1病例报道女性,62岁,以左眼视物变形、视力显著下降20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 keratitis,HSK)是眼科常见多发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其致盲性居角膜病首位。多年来,我们采用自治中药“消翳散”结合西药治疗8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与80例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其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后不同象限视盘周围1个视盘直径范围内,视盘与静脉阻塞部位之间视网膜近端血管直径的变化.方法 参阅数字眼底彩色图片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片,对48例典型单侧BRVO患者静脉阻塞的部位进行定位,利用IMAGEnet软件对造影图片进行恒定的放大和对比度调整,由专人利用软件中线性测量工具对患眼和对侧健眼4个象限近端视网膜动脉和静脉血管直径进行测量,进行配对比较观察.结果 患眼正常象限与健眼对应象限之间视网膜动静脉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病变象限与对侧健眼对应象限视网膜动静脉直径之间比较,颞上或颞下阻塞象限的视网膜动脉直径均显著增加(t颞上=-2.342,P颞上=0.026;t颞下=-3.069,P颞下=0.010),而静脉直径则没有变化.结论 BRVO眼血管阻塞相应象限视网膜近端动脉直径显著增加,静脉直径无改变.  相似文献   
5.
Coats病,又名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好发于婴幼儿,成人少见.其主要特征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及微动脉的异常梭状或囊状扩张、渗漏,常伴有视网膜内、下的黄白色脂质渗出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晚期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甚至眼球萎缩;当成人发生上述病变并且眼底窥不清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3].我院近2年收治2例成人晚期Coats病,术前均误诊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经手术和术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纠正诊断为Coats病,手术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8岁.2007年12月右眼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2个月后首次在当地就诊.病例记载视力右眼0.2,左眼1.5.右眼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后极部及下方视网膜下大量黄白色渗出(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诊断为"右眼Coats病"并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1次,但下方渗出区未形成有效激光光凝斑.此后患者未再进行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的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对策.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例(6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患者的病史、相关检查和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其中2例发生角膜溃疡,分别为真菌性角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所致;1例患者胬肉病灶切除位置烧灼引起巩膜变薄、溶解;1例患者术后发生巩膜病变,检查发现免疫指标升高;1例患者术后发生角膜脓肿,检查发现结膜囊G+杆菌阳性;1例患者有高血压,脑梗塞,术后发生角膜溃疡.结论 单纯胬肉切除、术中烧灼过度、全身抵抗力下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不规范用药、术后护理不当,是翼状胬肉并发角巩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注重全身因素影响、加强术后眼部卫生护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时复查治疗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现代研究证实: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其纤维的变性、萎缩和丧失[1~3];能量代谢障碍和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都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4~5].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功效的中药复方--青光安颗粒剂对急性高眼压实验模型兔眼视网膜酶活性指标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青光安颗粒剂对青光眼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以便为临床提供治疗青光眼术后患者提供有效的的方法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髓室压力条件下延长处理时间对3种粘结系统的牙本质剪切粘结强度是否有影响。方法收集72颗无龋第三磨牙,随机分为6组,每组12颗。实验模拟1.47 kPa(15 cm水柱)髓室压力。实验组1~3分别使用磷酸酸蚀剂、Contax处理剂和SE prime处理60 s后使用Single-Bond 2、Contax-Bond和SE-Bond粘结光固化树脂并进行剪切粘结强度测试,对照组1~3处理剂处理时间为20 s,其他同实验组。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粘结界面。结果相同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对照组1~3的剪切粘结强度分别为(13.0±1.1)MPa、(14.8±2.2)MPa、(14.9±2.0)MPa,实验组1~3的剪切粘结强度分别为(10.5±2.0)MPa、(12.3±2.4)MPa、(11.6±2.4)MPa,相应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到实验组牙本质小管未完全封闭,脱矿比对照组明显。结论在髓室压力下延长处理时间会降低粘结剂的牙本质剪切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