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不同核硬度白内障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根据从2007年3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2例,其中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简称小切口)患者116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患者96例。小切口组在术中对软、硬核白内障采用不同的手术技巧。两组患者均术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泼尼松)两天,局部予以抗炎及预防感染处理。出院后随访3个月,对照两组手术预后情况。结果:术后1月裸眼或球境矫正视力≥0.6,小切口组72例(占62.1%),ECCE组45例(占47%);0.5-0.3者,小切口组30例(占25.9%),ECCE组22例(占22.9%);<0.3者,小切口组14例(占12.1%),ECCE组29例(占30.2%);P>0.05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不同核硬度的白内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超声乳化设备,术后散光较小,特别是对硬核处理比较安全,兼备了疗效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均行屈光矫正、遮盖疗法、精细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弱视综合治疗仪,随访1~4年,观察不同屈光不正性弱视程度儿童矫正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矫正视力恢复情况良好,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儿的矫正视力恢复与治疗前弱视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弱视程度越轻,恢复越好。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D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VEGF I/D基因和VEGF水平。结果:NPDR组和PDR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1);NPDR组和PDR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VEGF I/D基因多态性很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D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奥曲肽)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方法 将42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每组21例.A组眶内注射生长抑素(奥曲肽)100μg,;B组眶内注射地塞米松5mg.各组均每2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6次.结果 (1)眼球突出度:A组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B组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无明显减轻(P>0.05);(2)眼球运动障碍及复视例数:A组治疗后(23.8%)比治疗前(57.1%)明显减少(P<0.05);B组治疗后(33.3%)比治疗前(52.4%)无明显减少(P>0.05).结论 眶内注射生长抑素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主要病因、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96例(97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0.5~5年.结果 (1)病因:角膜白斑41只眼(42.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8只眼(28.9%),角膜溃疡16只眼(16.7%),圆锥角膜4只限(4.1%),大泡性角膜病变8只眼(8.2%).(2)疗效:角膜植片透明81只眼(83.5%),视力0.05以下7只眼(7.2%),0.05~0.2者53只眼(54.6%),0.3~0.5者28只眼(28.9%),0.5以上者9只眼(9.3%).(3)并发症:主要为角膜免疫排斥反应(8只眼)和继发性青光眼(4只眼).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性眼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60例早产儿出生后2w开始检查眼底,连续观察3m。结果(1)ROP的发病率为46.3%;(2)出生时体重越低、胎龄越短,ROP的发生率越高;(3)ROP的发生与持续吸氧治疗有关;(4)ROP3期视网膜冷凝治疗有效。结论ROP的发生与患儿的体重、胎龄及持续吸氧有关。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下称胬肉)为常见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各家报告不一,一般为20%~30%,也有72%及多达50%[1]者。多次复发能造成睑球粘连,甚至影响眼球运动,发生复视,故应争取第一次治疗成功,避免复发。我院自1995年起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38例4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38例手术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其中双眼手术2例,年龄40~70岁,患病时间在2~20年,胬肉在角膜上大小约2~5mm,全部均在鼻侧,其中行巩膜暴露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FFA检查289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进行相关性。结果在289例患者中,15例发生不良反应,占5.20%,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以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居多。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40岁以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在眼底血管造影时应用荧光素钠,是相对安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为轻、中度,死亡病例及严重不良反应极少。而不良反应中产生呕吐的原因可能是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应。男性及中青年人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在于男性及中青年人迷走神经兴奋性高,遇到不良刺激后,精神紧张而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