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9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41例(42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F8填充术,术后面向下体位两周。结果42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随诊1~4年,2只眼术后因合并周边裂孔再次发生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给予巩膜外垫压、冷凝术封闭周边裂孔后视网膜平复。其中34只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8只眼视力保持不变。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F8填充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42例(14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巩膜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42眼全部一次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下液1d吸收者98眼,2~3d吸收者4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3~6月,复发1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具有方便、准确、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学生近视眼合并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的患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群体抽样的原则对豫东平原地区的五县市五所重点中学在校学生进行眼底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双眼屈光状况,视力及矫正视力,以及眼底病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检出近视眼者3465人(72.6%),其中合并有各种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者488人,患病率为14.08%.(2)近视者中4.01%患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6.03%患霜样变性,3.2%患囊样变性,0.63%有裂孔.(3)低度近视者周边部眼底病变患病率为8.97%,中度近视者为20.09%,高度近视者为28.0%(x2=128,P<0.001).(4)自述有症状合并有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者的患病率为19.07%;无自觉症状者则为10.68%,(x2=47,P<0.001).(5)学生为城镇居民者合并患有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者的患病率为15.44%;为乡村居民者则为13.06%,(x2=2.3,P>0.05).结论 在校高中学生近视眼的发生率为72.6%.近视眼合并有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的患病率为14.08%,其患病率与近视程度和有无自觉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ats病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为Coats病的患者共7例(7只眼)。平均年龄17.2岁。7只眼均有不同范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7例均以全身和局部激素、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视网膜脱离范围减小,再行激光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后,在疗程第10~16周,视网膜下液逐渐吸收,2只眼视网膜基本平复,平均随访10.3个月,所有患者视力明显改善。结论Coats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未形成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局限的患者行药物治疗联合激光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保留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的定位,冷凝在视网膜脱离的外路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92例(92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先预置硅胶带和(或)环扎带,然后进行裂孔的定位,冷凝,放液,检查裂孔位置和眼内注气。结果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裂孔定位,裂孔清晰不易遗漏,视网膜冷凝反应清晰可见,无严重手术并发症,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83眼,再次手术视网膜复位5眼,最终视网膜复位率95.65%,视力≤0.1者18眼,占19.56%,视力>0.1~0.4者40眼,占43.48%,视力≥0.5者34眼,占36.96%。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视网膜脱离的外路手术是一种易于掌握,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复杂眼外伤32例(32眼)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白内障摘出或视网膜脱离复位等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视力提高者29眼(90.63%),术后视力0.01—0.6,其中视力≥0.1者21眼(65.62%)。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效果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黄斑孔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单纯注气、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及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硅油3种不同的方法对54例60眼黄斑孔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玻璃体单纯注气治疗黄斑孔28眼,黄斑孔封闭24眼,有效率85.71%;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治疗黄斑孔18眼,黄斑孔封闭14眼,有效率77.78%;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硅油16眼,黄斑孔封闭14眼有效率87.50%。结论对于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封闭黄斑孔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成功的关键是根据患者玻璃体和眼底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后段异物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42例(42眼)眼后段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术和(或)联合冷凝,光凝,眼内C3F8或硅油充填术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摘出眼内异物,术后视力提高24眼(57,14%),视力不变10眼(23.81%),视力下降8眼(19.05%),1例最佳矫正视力0.6,伴视网膜脱离者8眼,术后近期(〈0.5年)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远期(≥0.5年)发现有2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率为75.00%。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明显提高了眼后段异物的摘出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并可及时处理伴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倍频Nd:YAG激光器治疗糖尿病眼底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对42例(59眼)糖尿病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的病人采用倍频Nd:YAG激光器(波长532nm)进行治疗。结果:光凝后视力较光凝前提高及荧光血管造影指标好转非常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眼底新生血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恢复一定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性过熟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和优点.方法 老年性过熟白内障168例197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连续环形撕囊组)83例98眼,B组(开罐式截囊组,对照组)85例99眼.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后囊破裂:A组3眼,B组12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术后持续性高眼压:A组5眼,B组14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结论 老年性过熟白内障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操作简便易学,连续环形撕囊法,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