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已知血清中存在HBeAg是高度传染性的一项指标.然而,血清HBeAg阴性者可发生暴发性肝炎.据报道,在HBV DNA的前C区出现点突变可产生一个终止密码,从而妨碍前C蛋白的形成.为了确定前C区突变的病毒是否与严重肝损害有关,作者分别从致死性乙型肝炎和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病例中分离的病毒株进行前C区序列分析.血清标本取自9例致死性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霞  龙尧 《医学综述》2008,14(6):919-921
中性粒细胞衍生的弹性蛋白酶破坏组织、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进中性粒细胞移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减少组织损伤,此外,它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可以保护器官损伤,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损害。现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些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了干扰素对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重点讨论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相关的因素、作用机理、适应症及副作用等。同时也对皮质激素、Ara-AMP的疗效进行了评价,指出α-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最有希望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龙尧 《医学综述》2009,15(15):2395-2397
国内的学术期刊一般要求书写英文摘要。为了体现和利用好二手文献,并加强与国际科学和技术的学术交流,文章英文的标题应该被给出,而英文摘要可以没有。因此,作者的论文应该有一个普遍的理解的书面格式的英文标题,以避免错误。作者根据近年来阅读和编辑论文时,对英文文章标题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给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联苯双酯(DDB)对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26例血清AFP水平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DDB治疗,剂量为67.5mg/d(22.5mgtid)~135mg/d(45mgtid),连续治疗。治疗期间每隔4周检测AFP、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AF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2.3±92.6μg/L对280.0±315.2μg/L,t=3.5338,P<0.001);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01)。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DDB对血清AFP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除了保肝降酶作用外,它还可降低血清AFP水平。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2 0 0 0 - 0 2~ 2 0 0 1 - 0 5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49例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和 40位健康人血清IL 1 0质量浓度 ,同时检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记物 ,分析不同类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 0水平差异及其慢性肝炎组中IL 1 0与HBeAg的关系。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 0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比较 ,急性肝炎组 (AHB)、慢性肝炎组 (CHB)、重型肝炎组 (SHB)血清IL 1 0质量浓度分别为 ( 79 0 9± 2 1 5 )ng/L ,( 88 2 0± 2 2 1 )ng/L ,( 97 44± 3 1 6)n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67 34± 1 2 5 )ng/L ,P值均小于 0 0 5。组间比较 :CHB组高于AHB组 ,P值 <0 0 5 ,低于SHB组 ,P <0 0 0 1。CHB组中HBeAg阳性组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提示IL 1 0参与乙型肝炎的病理反应过程 ,其升高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也可能做为反映乙型肝炎病情轻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2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进行了2-11年(平均4.14年)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简称“小三阳”),随访终点时分别有62.1%和67.4%保持原模式不变;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小二阳”(HBsAg、抗-HBc均阳性)、“单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分别为39.3%、32.4%、8.7%、5.6%)。小三阳或小二阳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HBsAg阳转)。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1.16%、7.1%,抗-HBs、抗-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0.63%、4.8%;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P<0.01);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HBs转阳率(P<0.0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468例(19.7%),其中160例(6.7%)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HBs的自然阳转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林海涛  庞伟君  龙尧 《广东医学》2008,29(3):500-501
目的分析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的检测结果,探讨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方法726例完成狂犬疫苗接种疗程的患者,分析年龄、季节和性别对血清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在726例狂犬疫苗接种者中抗体阳性率为94.2%,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30岁组的阳性率(95.5%)和大于30岁组的阳性率(85.8%)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因素对狂犬疫苗接种产生抗体的能力影响不明显。结论年龄可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65例经病原学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共检出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金葡菌、表葡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绿脓杆菌、枸橼酸杆菌和不动杆菌等10种细菌,这10种细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原发感染、易感因素及治疗转归等方面各自有一定的特征性,某些细菌可引起CSF的不典型改变,有5种细菌的脑膜炎有口周疱疹的特殊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