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广东省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耐药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东省2019年收集的58株CRAB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 MS全自动微生物质谱仪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耐药相关分子特征、菌株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 58株CR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仅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表现敏感。共检测到26种耐药基因,所有菌株均同时携带blaOXA-23blaOXA-66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27.5%菌株检测到耐药基因元件ISAba1-OXA-23,由Tn2006携带并整合在AbaR4型耐药岛上;其中11株同时检测到由Tn2008VAR携带的耐药基因元件OXA-23-ISAba33。所有菌株均为ST2型。同源性分析显示58株CRAB菌群具有2个聚类(C1、C2群)和4个亚组(g1、2、3、4),与全球CRAB流行株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 广东地区CRAB均为泛耐药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CRAB的主要耐药机制,且存在ISAba1插入情况。ST2为本地区主要流行克隆,与全球流行的CRAB多重耐药克隆遗传关系密切,应加强CRAB耐药监测,防止多重耐药广泛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电冰毯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效果和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42例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降温法降温和护理;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电冰毯进行降温和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电冰毯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枢性高热患者,采用电冰毯降温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压疮进行预防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8例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2组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有11例发生压疮,发生率为12.4%,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压疮,发生率为1.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压疮的预防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多重耐药沙门菌1,4,[5],12∶i∶-的耐药形势日趋严峻,耐药克隆株的广泛传播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了解广东省多重耐药沙门菌1,4,[5],12∶i∶-的耐药特征及遗传背景,为该血清型的耐药监测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与防控预警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以广东省腹泻病原体监测哨点医院收集的92株沙门菌1,4,[5],12∶i∶-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27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耐药相关分子特征研究。 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两种方法进行菌株种群结构以及与国际流行克隆株之间的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分析。  结果  本研究沙门菌1,4,[5],12∶i∶-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和磺胺异噁唑呈高水平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呈中度耐药,对喹诺酮类中介敏感率较高。 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整体相符,携带率高且种类多样,以IncHI2/IncHI2A、IncQ型质粒及插入序列等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耐药基因传播为本地区沙门菌1,4,[5],12∶i∶-的主要耐药机制。 ST34为本地区沙门菌1,4,[5],12∶i∶-的优势克隆,与全球的流行株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具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  结论  广东地区沙门菌1,4,[5],12∶i∶-菌株多重耐药谱广泛,耐药机制较复杂,以获得性耐药为主。 流行菌群具有明确的系统发育分支,以ST34多重耐药克隆为主,与全球流行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5.
气候、饮食、吸烟是导致闽南地区湿热内蕴的常见病因。要根据湿热的性质和部位,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处方用药,调整气机升降出入。并以肿瘤湿热内蕴验案为例,提出辨治要点。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手术止血压迫带的改进张艳英,黄静敏上颌窦手术是五官科较大的手术,术后常因包扎不善而出现刀口肿胀,出血及至愈合缓慢。为解决包扎问题我们自制的上颌窦止血压迫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止血压迫带制作方法用一块长34cm,宽25cm的纱布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选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40人,对照组接受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采取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ADL能力的变化情况,应用FMA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提升至(62.32±19.55)分,12周后上升至(69.91±25.7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4周、12周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8.32±22.35)分和(79.56±21.3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优化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叶屏  黄静敏  曾斐  文彩虹 《吉林医学》2013,34(22):4531-453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外科出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出院的546例患者进行出院电话回访,包括伤口护理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指导和康复功能训练等,观察回访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电话回访后,患者的伤口护理情况、饮食知识掌握、按时复诊和化疗、康复功能训练掌握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服务可明显增加护患间的主动性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偏瘫高危患者早期肢体活动实施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脑外科收住的脑卒中偏瘫高危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和早期肢体活动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和早期肢体活动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院后2月和出院后1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偏瘫高危患者早期肢体活动实施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