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户外空气质量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为病因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空气质量和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采用生态趋势研究的方法,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控制了部分混杂因素后,2003年至2007年广州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与2002~2006年广州市户外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户外空气质量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建议医疗保健机构与环境控制部门建立信息交流和协作,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减少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30年内孕产妇死亡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和评审资料,用SPSS和Epi Info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广东省3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978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142.4/10万,1990下降到88.3/10万.1992~2008年全省监测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由32.5/10万下降到2008年的19.5/10万(χ2=57.35,P=0.0000<0.01).死因分类也发生了变化,产科出血比例下降(χ2=18.96,P=0.0002<0.01),羊水栓塞(χ2=8.87,P=0.0310<0.05)、妊娠合并内科疾病(χ2=40.89,P=0.0000<0.01)比例有上升趋势;死亡孕产妇产前检查的比例平均为41.4%;在家分娩的比例已逐渐减少(χ2=40.89,P=0.0000<0.01);主要的死亡地点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家死亡和在乡镇卫生院死亡的比例下降(χ2=39.28,P=0.0000<0.01;χ2=7.34,P=0.0250<0.05).在孕产妇死亡评审中,可避免死亡的比例较高,个人因素的影响比例最高;医疗服务因素的影响以乡镇卫生院的比例较高,并且有上升趋势(χ2=42.05,P=0.0000<0.01).结论 广东省3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的成绩归功于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今后全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工作重点将是继续加强对服务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围生期保健知识,增强个体的知识技能;同时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县区级医院的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在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学习班的教育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方法将参加孕妇学习班的253名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单纯型(观看录像片)和综合型(观看录像片和讲座结合)教育。结果综合型的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正确认识率与单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通过开办孕妇学习班,采用电化教育与讲座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使孕妇更容易、更深刻地掌握孕产期保健知识,从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浅谈妇幼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妇幼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与策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黄秀健妇幼保健工作关系到妇女儿童的健康,民族的素质,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宏伟目标的关键环节。要降低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不仅在于医疗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黄秀健  邹晓妮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22-3223
目的:了解孕妇人群对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的正确知晓率,以便为在该人群中采取切实可行的AIDS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妇161人,其中85人为对照组,参加孕妇学习班的孕妇76人为干预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组采取讲课、播放艾滋病VCD和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资料等干预措施。两组分别进行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孕妇对AIDS有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平均分(89.66)高于对照组(68.3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3.69,P<0.01)。结论:孕妇虽然对AIDS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是否就是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能否在较长时间里生存;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能否杀灭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是否会感染艾滋病;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坐厕、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是否会感染艾滋病;蚊子叮咬后是否会传播艾滋病以及已受感染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或生产期间)服用特定的药物等方式有可能防止母亲将艾滋病传给其孩子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而经干预后,AIDS知识正确率大大提高,提示对那些容易模糊、易于混淆的知识要重点宣传。调查还发现,有96.5%的孕妇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可能感染到艾滋病。因此,有必要对该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以提高防范意识和保护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发生趋势.方法 对1997-2007年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和趋势分析.结果 广东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1997年的98.9/万上升为2007年的244.2/万;在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中,先天性心脏病呈急剧上升,先天性足内翻、多指(趾)、总唇腭裂呈轻微上升;母亲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围产儿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产前诊断的比例逐渐上升,并对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影响;母亲孕早期患病、用药、接触环境有害因素、高龄、不良生育史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方式、对象及范围、诊断技术及水平、监测质量控制、危险因素等导致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住院病人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为病区健康教育质量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52(其中手术187)例住院病人进行健康知识的需求调查。结果:按需求程度前3名分别为:入院的第1天患者迫切了解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的职称和技术水平(90.27%),其次为疾病的诊断、发病原因、病情现状、并发症(85.62%)和治疗方案(83.63%);第2天则最需知道治疗方案(88.04%),其次为检查项目和结果分析(85.89%),第3是疾病的诊断、发病原因、病情现状、并发症(81.10%);术前1天的患者最需要了解麻醉方式及并发症(98.93%)和术前指导(93.58%),其次为手术医师的职称、技术水平(77.54%);术后第1天的患者需求分别为术后指导(100.00%)、饮食指导(82.36%)和治疗方案(79.68%);出院前1天为疾病的预防(85.39%)、用药指导(84.29%)和保健常识(75.88%)。住院期间最希望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前三位是个别指导、专题讲座和图文资料;出院后则以电话咨询(76.99%)、文字图片资料(66.59%)和疾病知识讲座(53.76%)为主。结论:应针对住院病人不同时期的健康需求,采取适合个体的健康教育方式,遵循护理程序开展多阶段的健康教育,以多层次全方位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部分人群人禽流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部分人群对人禽流感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在医院中开展预防禽流感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1月10~20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医的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共300人,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门诊病人)和干预组(住院病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干预组则发放预防人禽流感的健康教育处方,并做简单的床前讲解。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7.75%,对照组(64.67%)与干预组人群(86.97%)的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社会传媒的宣传。对预防人禽流感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医院同时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其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东省实施的地中海贫血(地贫)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5~2008年广东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报告的胎儿水肿综合征和地中海贫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的趋势分析和因素分析。结果:2005~2008年广东省胎儿水肿综合征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4.3/万、21.7/万、17.2/万、21.7/万,地贫发现率2006~2008年分别为7.3/万、2.7/万、4.0/万,呈下降趋势;这两个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孕28周前因产前诊断或其它原因而终止妊娠导致的,城乡间的产前诊断水平和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水肿综合征的地贫确诊检测比例较低。结论:广东省地中海贫血综合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是由于早期产前诊断的水平提高所致;对于胎儿水肿综合征的地贫确诊检测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4例仅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各项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除胆怯症状外,治疗组患儿身体协调性、注意力、情绪稳定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训练基础上配合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疗效优于单纯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