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成人接种60μg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绍兴市立医院门诊18~55岁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接种者240人,分为4组,每组60人。初A组60μg重组乙肝疫苗(酿洒酵母)接种1次,初B组60μg按0、1月程序接种2次,初C组20μg按0、1、6月程序接种3次,复种组60μg、按0、1月程序接种2次。所有对象均在接种完成后1个月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并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初A、初B、初C和复种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8.33%、90.00%、70.00%和80.00%,有效应答率分别为55.00%、81.67%、58.33%和66.67%,4组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B组抗-HBs阳性率和有效应答率均高于初A组和初C组(P0.008),与复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各组注射部位均未见局部肿胀、疼痛、发热以及过敏性休克等接种后不良反应。结论按0、1月程序接种2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成功率较高,安全性良好,可应用于初免和复种人群。  相似文献   
2.
应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羧甲基壳聚糖中氯乙酸(MCA)和二甘醇酸(DGA)的残留量。用IonPac AS23色谱柱对制品中的氯乙酸根离子、氯离子、二甘醇酸根离子以及磷酸根离子进行分离,各离子保留时间的间隔均在2 min以上,具有良好的分离度。MCA和DGA的检测限均为0.07μg/ml,检测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相关系数(r>0.999)。重复性较好,RSD分别为0.22%~0.59%和0.22%~1.48%;回收率为98.79%~101.19%和98.29%~102.81%。应用离子色谱可以迅速有效的检测MCA和DGA残留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方法 114例晚期肝癌患者行RFA治疗,常规轴位扫描引导组(简称非MPR组)83例,MPR组31例.对两组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穿刺角度和深度差、术前术后CT均值差、操作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剂量·长度积(DLP)及瘤体毁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穿刺成功时MPR组进针次数较非MPR组少1.42次(P<0.001).两组穿刺角度和深度误差分别是0.33°和0.23 mm(P>0.05).术前术后两组CT均值差为0.36 Hu (P>0.05).MPR组较非MPR组操作时间平均缩短8 min(P=0.001).MPR组仅5例(16.1%)出现并发症,而非MPR组有33例(39.8%)出现并发症(P<0.05).RFA治疗成功后MPR组的平均DLP较非MPR组少131.75 mGy·cm(P<0.001).术后复查1、3个月的三期CT/MRI,两组患者的瘤体毁损情况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技术更清晰显示射频针与病变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减少了进针次数,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辐射剂量,提高了手术效率,因此对RFA治疗肝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以角质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局限或泛发的红斑,上覆厚白色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临床分为寻常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4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1])。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银屑病的患病人数与1984年研究报告相比,其患病率由0. 123%上升至0. 470%。发病年龄段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100千伏管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的CT模拟定位图像质量及放疗靶区勾画准确率,探讨低碘、低辐射放疗CT模拟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且未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标准组(n=30)使用管电压120 k V及碘帕醇(370 mg I/ml)进行CT扫描;B组为双低组(n=30)使用管电压100 k V及碘克沙醇(320 mg I/ml)。对比剂使用剂量为1.2 ml/kg体重,注射流率3.0 ml/s,使用智能跟踪法进行估算循环时间及触发扫描。所有图像均传输到TPS工作站由两位高年资放疗医师独立进行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计算两位医师所勾画的GTV差值,对照两组的GTV差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对照两组患者的碘摄入量、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D)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60例NSCLC患者均能被准确勾画出放疗靶区,两组患者的GTV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强化程度及CNR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ED及碘摄入量高于B组[(5.64±0.38)m Sv vs(3.49±0.49)m Sv,P<0.05;(28.51±3.52)g I vs(23.44±3.05)g I,P<0.05];A组患者的对比剂轻度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23.33%vs 10.00%)。结论使用100千伏和碘克沙醇320进行放疗CT模拟定位可获得与120千伏、高浓度碘对比剂同样的放疗靶区勾画准确率,并能较大幅度降低碘摄入量及ED,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妇科肿瘤放化疗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妇科肿瘤放化疗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卵巢功能、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在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巢体积、动脉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LH、E2、卵巢体积、PSV、PI、RI改善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D8+则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能保护妇科肿瘤放化疗后卵巢功能,且能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黄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22,(18):3363-3366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19年11月于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普通手足口病组(39例)和重症手足口病组(35例);另纳入同时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3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氧化应激指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并观察3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分布及其活化状态,分析手足口病病情进展与氧化应激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组、普通手足口病组及对照组儿童Ox-LDL水平分别为(2.37±0.41)mg/L、(1.31±0.34)mg/L、(0.76±0.26)mg/L,重症手足口病组、普通手足口病组及对照组儿童MDA水平分别为(81.20±10.62)μmol/L、(67.47±8.89)μmol/L、(8.67±1.51)μmol/L,重症手足口病组Ox-...  相似文献   
8.
黄敏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69-170
目的:了解色素痣患者就诊原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大多数患者对色素痣知识缺乏了解,自觉色素痣影响美观,术前焦虑,担心手术并发症。结论:针对色素痣患者就诊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增加色素痣知识、手术效果、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提高美容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26例)和西医组(25例),对比疗效。西医常用补液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的基础上加入中药外敷疗法。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在西医基础上加入中药外敷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以Gardner菌、各种厌氧菌、Mobiluncus菌及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宫颈炎也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1].近来许多资料表明宫颈非典型增生最常见的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其也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患细菌性阴道病的妇女发生非典型增生的危险性比正常妇女高出2倍[2].而奥平妇科栓(α-干扰素6万单位)的抗病毒作用能够治疗和改善细菌性阴道病伴宫颈炎的预后,对预防宫颈癌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48例细菌性阴道病伴宫颈炎患者使用奥平妇科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