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表达的变化.方法 30例经甲氨蝶呤(MTX)治疗至少3个月病情仍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按3:1:1比例由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分配方案分为A、B、C 3组,A组接受为期14周的英夫利西单抗(3 mg/kg)治疗;B组接受为期6周的英夫利两单抗(3 mg/kg)治疗;C组接受为期14周的安慰剂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口服原剂量的MTX.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平均荧光强度水平(MFI)变化,并观察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①治疗前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 MFI为(101±25),健康志愿者为(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RA患者外周血CD147 MFI与病情活动指标DAS28(r=0.471,P=0.000)、红细胞沉降率(ESR)(r=0.371,P=0.000)、C反应蛋IQ(CRP)(r=0.249.P=0.010)、晨僵持续时间(r=279,P=0.010)呈正相关.②3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 MFI均有下降,第18周与基线相比,A组平均改变差值(-26.9±21.7)、B组平均改变差值(-35.4±15.5)与C组平均改变差值(-10.0±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表达增高;与单用MTX相比,英夫利西单抗联合MTX治疗CD147 MFI表达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国自身抗体检测质量控制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现状,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水平.方法 以自愿报名的方法确定参与单位.质量控制项同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5项,共15份标本.标本发放及结果分析采用双盲操作.结果 共102家医院或科室参加质量控制活动.ANA、抗dsDNA抗体、AMA、ASMA和抗CCP抗体的正确率分别为70%、88%、93%、85%和79%;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Scl-70 正确率分别为88%、77%、92%、93%和87%.结论 我国自身抗体检测情况与前4次质鼍控制相比,参与质量控制的医院和检测的项目逐年增多,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和AMA检测水平降低,而ASMA和抗CCP抗体检测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近十年风湿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榆查的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风湿热患者共315例,分为2组,1985-1995年就诊的为A组,1997-2007年就诊的为B组,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男:女为1:2.心脏炎、多关节炎仍是最常见的症状.与A组比较,B组低热、心脏炎增加,心力衰竭减少,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率下降.B组的Jones诊断标准(1992)符合率为61.4%,2002-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4%.提示风湿性心脏炎诊断,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和71.4%,A组链球菌多糖抗体(A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0%.B组35例随访了5~10年的患者风湿热复发率为62.8%,仅1/3进行了规范二级预防,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无规范二级预防的患者.结论 近十年轻症心脏炎增加;PCA、ASP提示风湿性心脏炎价值较大;应更加注意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加强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抗角质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角质蛋白抗体(AKA)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取大白鼠食管冷冻切片,生物薄片贴于载玻片上风干,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KA,在荧光显微镜下,食管角质层呈现板层状,线状荧光为AKA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中AKA阳性率为37.5%,血清1:10稀释特异性90%,1:20稀释特异性97.1%,1:40稀释特异性100%。结论 AKA对RA诊断虽然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近十年风湿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榆查的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风湿热患者共315例,分为2组,1985-1995年就诊的为A组,1997-2007年就诊的为B组,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男:女为1:2.心脏炎、多关节炎仍是最常见的症状.与A组比较,B组低热、心脏炎增加,心力衰竭减少,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率下降.B组的Jones诊断标准(1992)符合率为61.4%,2002-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4%.提示风湿性心脏炎诊断,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和71.4%,A组链球菌多糖抗体(A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0%.B组35例随访了5~10年的患者风湿热复发率为62.8%,仅1/3进行了规范二级预防,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无规范二级预防的患者.结论 近十年轻症心脏炎增加;PCA、ASP提示风湿性心脏炎价值较大;应更加注意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加强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近十年风湿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榆查的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风湿热患者共315例,分为2组,1985-1995年就诊的为A组,1997-2007年就诊的为B组,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男:女为1:2.心脏炎、多关节炎仍是最常见的症状.与A组比较,B组低热、心脏炎增加,心力衰竭减少,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率下降.B组的Jones诊断标准(1992)符合率为61.4%,2002-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4%.提示风湿性心脏炎诊断,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和71.4%,A组链球菌多糖抗体(A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0%.B组35例随访了5~10年的患者风湿热复发率为62.8%,仅1/3进行了规范二级预防,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无规范二级预防的患者.结论 近十年轻症心脏炎增加;PCA、ASP提示风湿性心脏炎价值较大;应更加注意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加强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研究青藤碱(SIN)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培养HUVECs.用TNF-α诱导HUVECs表达VCAM-1,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N(0.25、0.0和1.0 mol/L)或地塞米松(1.0×106mol/L)分别进行或联合进行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VCAM-1表达.结果 与TNF-α刺激组相比,SIN干预组细胞表面VCAM-1表达下降,抑制作用以1.0 mol/L最为显著.联合地塞米松(1.0x106 mol/L)进行干预,可加强SIN对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SIN可抑制TNF-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青藤碱与地塞米松对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秋霞  魏秋静  廖泽涛 《新医学》2011,42(5):304-307
目的:以强直性脊柱炎(AS)为例,分析探讨基因挖掘软件GenCLip用于寻找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全基因组cDNA芯片结果,在常规统计方法初筛得出的25个差异基因(AS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的基础上,采用GenCLip寻找与AS相关的基因.结果:在用2个关键词Fibrosis、Inflammation创建网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感染肝炎(HBV)、丙型病毒感染肝炎(HCV)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疗效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1875例HBV、563例HCV、488例体检健康者(HC)的抗核抗体谱(ANAs)阳性分布;根据病毒性肝炎患者抗核抗体谱结果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肝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纳入有完整资料的患者为456例。 结果HBV患者的ANAs阳性率为18.40%,HCV患者为11.90%,HC患者为4.10%,病毒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ANAs阳率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毒性肝炎组的ANAs阳性率与H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抗体有:抗dsDNA抗体、抗Nucleosome抗体、抗Histone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AMA-M2抗体、抗CENP-B抗体。最常见SSA/Ro52抗体阳性;病毒性肝炎组ANAs性别比较,阳性组女性多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ANAs阳性组AST、ALT、GGT、TBI均高于阴性组,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肝炎患者ANAs阳性组IgG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通过检测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多项抗核抗体谱,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和转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青藤碱(SI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NF)κB p65的核移位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并培养HUVEC,用TNF-α诱导NF-κB p65核移位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N(0.25、05和1.0 mol/L)或地塞米松(Dex,1.0×10-6 mol/L)进行干预,收获细胞.提取细胞总核蛋白,用ELISA法检测核提取物中NF-κB p65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VCAM-1 mRNA 的表达.结果 所提取的核蛋白浓度在0.16 g/L至0.77 g/L之间.与TNF-α刺激组相比,SIN干预组(0.25 mol/L、050 mol/L 和1.0 mol/L)和Dex (1.0×10-6 mol/L)干预组核提取物中NF-κB p65水平下降,各干预组VCAM-1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SIN(0.25、0.5、1.0 mol/L)和Dex (1.0×10-6 mol/L)能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 p65核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