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胸部影像特征。方法对20例肝衰竭合并肺侵袭性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以及胸部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3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20例(4.3%),其中药物性肝病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6例、代谢性肝病2例、乙型肝炎5例。肝衰竭合并IPA的危险因素包括:70%患者长期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60%患者有糖皮质激素暴露史,55%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400/mm3。胸部平片缺乏特征性改变,而肺部CT改变以双肺多发结节和近胸膜楔形实变最为常见,晕轮征和新月形空气征较少。5例IPA患者经伏立康唑治愈,其余死亡或自动出院。结论肝衰竭患者易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多数患者具有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胸部CT特征对于肝衰竭合并IPA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86例血栓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2009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86例血栓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原疾患以脑血管疾病最多(46.67%),其次是眼底疾病(33.33%)。ADR发生时间以用药后1~5d的发生率最高(49.10%),其次为用药后6~9d(21.82%)。皮肤损害是血栓通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占34.88%,其次为局部反应、药物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过敏体质者慎用血栓通,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疗程不宜过长,并考虑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管理与集体宣教讲课两种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管理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GDM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集体宣教讲课)和研究组(54例,个体化营养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增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新生体重有无区别,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G)],对比两组母体及围产儿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MI、体重增长、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Alb、PA、HBG无明显区别(P>0.05);研究组母体及围产儿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集体宣教讲课,个体化饮食指导及管理可显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控制GDM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探讨如何依托党委纪委联动来构建公立医院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对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强党建引领、纪委监督、领导小组建设、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应急演练和培训、报告和处置、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保密工作、宣传和舆情处置、检查和评估等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为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情况.方法 采集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的高黎贡山山脉、香格里拉雪山等山地(海拔1000~4500m)林区的小型兽类脏器标本以低温保存和运输,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和Msp4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 共检测小型兽类5目18属35种共436只,从6属11种小型兽类中发现阳性标本32份,总阳性率为7.34%.其中,高黎贡山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25种301只,阳性26份,阳性率为8.64%(26/301);香格里拉雪山等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19种135只,阳性6份,阳性率为4.44%(6/135);阳性标本绝大部分发现于小型兽类中的啮齿类动物.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小型兽类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100%,且与吉林野鼠中检测的无形体相对应片段(GenBank:DQ449948)最相近,相似性达99%~100%.对其Msp4基因核苷酸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与GenBank中相应片段相似性为95%~97%,提示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所感染无形体株变异较大.结论 首次证实和发现中国西南横断山区6属11种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其中啮齿类动物可能是这一地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坛医院作为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从患者检测、确证、转介、治疗和长期随访管理等环节,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孕妇管理、母婴阻断、HIV暴露前后预防、职业暴露处置,以及HIV感染者的机会性感染、综合疾病治疗等,形成了面向HIV感染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同时,为提高抗病毒治疗入组率和随访率,充分发挥5 A级社团"红丝...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就诊并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治疗52周过程中肾小球滤过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ALT及e抗原消失或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肾小球滤过率采用国际公认的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 )公式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186×血清肌酐水平-1.154×年龄-0.203×1.21(黑人)]×[0.742(女性)]。结果治疗52周后患者血肌酐(SCr)下降值与基线比较及eGFR的上升值和基线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eGFR低于90 ml/min/1.73m2的3例患者的eGFR上升幅度最大(平均eGFR达21.79 ml/min/1.73m2)。进一步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eGFR的改善与SCr变化相关,与HBV DNA是否低于检测下限、ALT变化、AST变化、肌酸激酶(CK)及HBeAg血清学转换无关。结论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出现eGFR的升高,且该效应独立于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及相关的ALT复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不同氧浓度下吸氧时间长短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63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吸氧的早产儿进行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出生体重等指标的检测和记录,定期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氧浓度吸氧时间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平均氧浓度在30%情况下,吸氧时间7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3%,7d为20%。平均吸氧浓度40%情况下,吸氧时间7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11%,7d为35%。平均吸氧浓度大于50%,吸氧时间7d视网膜病变发病率52%,7d为65%,吸氧浓度及吸氧时间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在相同吸氧浓度下,吸氧时间长短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呈正相关,吸氧浓度越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单纯药物所导致的亚急性肝衰竭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指导安全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3例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病例的用药种类、基础疾病、用药时间、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引起亚急性肝衰竭的药物中居前3位者分别为中草药(55.0%)、抗结核药物(21.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17.4%),基础疾病常见皮肤病、结核病等,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类似,肝外表现发热、皮疹发生率高,主要并发症为腹水(73.9%)、肝性脑病(60.9%)、继发肺部感染(43.5%)和腹腔感染(39.1%).本组患者中死亡12例(55%).死亡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显著低于好转出院组,其并发症中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继发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中草药是引起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主要原因之一,应予以重视.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PTA持续小于20%与死亡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