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清除30例,血肿清除80%以上者13例。存活38例,死亡5例。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8例存活者预后ADLⅠ级3例,Ⅱ级20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3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开颅手术治疗18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其中囊肿部分切除并囊肿-脑室沟通术1例,1例因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而同时行血肿壁切除术。囊肿-腹腔分流术8例,其中因合并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0.5~6年,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头颅CT或MR2复查示囊肿消失10例,显著缩小15例,无变化1例。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对改善患者症状均有良好效果,但各有优势和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成人鞍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7月收治的1例成年鞍区占位的手术及治疗过程。结果 行经鼻蝶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术后第4天出现头痛症状,经CT检查证实肿瘤在术后1周内复发且肿瘤体积明显大于术前。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肿瘤Ki-67(+),高达80%,仅提示鞍区恶性肿瘤;在术后第24天做出AT/RT(成人变异性)、INI-1缺失的病理诊断。结论 成人鞍区AT/RT为神经外科罕见疾病,临床及影像检查均无特异性,具有恶性程度高、术后生存期短等特点,目前尚未引起国内神经外科同道及病理学专家重视。  相似文献   
4.
数据查询检索是许多应用系统普遍需要的一种功能。本文提出了一个程序,便于上下、左右移屏,适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以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以Yasargil翼点入路为基础,据处理损伤病灶需要,适当向额颞顶区扩大,先于颞窝处钻第一个骨孔并"十"字形切开硬脑膜,清除部分硬膜下血肿,初步减压。尽量向下扩大骨窗,咬除蝶骨嵴和颞骨鳞部,使前中颅窝相通,形成以外侧裂为中心的更大减压空间。结果:35例大脑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行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康复采用GOS评分法:Ⅴ级22例,Ⅳ级4例,Ⅲ级2例,Ⅰ级7例。结论:对于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选择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处理损伤灶方便、迅速,手术时间短,减压充分有效,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应注意保护外侧裂血管。  相似文献   
6.
微创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亚峰 《微创医学》2010,5(1):78-79
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硬膜外血肿51例,对其中17例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采取锥颅、钻孔、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2年~1997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0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2例、女8例;年龄:24岁~50岁,平均年龄38.3岁;病程:9天~1年。1.2 临床表现胸闷、心悸10例,晕厥8例,头晕4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休克1例。舒张期奔马律1例,心脏扩大2例。病前上呼吸道感染8例,腹泻2例。  相似文献   
8.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以Yasargil翼点入路为基础,根据处理损伤病灶需要,适当向额颞顶区扩大,尽量向下扩大骨窗,咬除蝶骨嵴和颞骨鳞部,使前、中颅窝相通,形成以外侧裂为中心的更大的减压空间。采用该术式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患者30例。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分级,Ⅴ级18例,Ⅳ级5例,Ⅲ级2例,Ⅰ级(死亡)5例。无植物生存病例。结论对于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选择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处理损伤灶方便、迅速,手术时间短,减压充分有效,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但应注意保护外侧裂血管。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Proataglandlnes,PEDE1类物质的研究只有五十年历史。voeulor(1936年)深信,人类精液提取物的活性成分系前列腺所分泌,故命名为前列腺素,直至1959年.Eliason才证实,人类精液中所台前列腺素.主要来自精囊而非前列腺。现已知哺乳动物的几乎所有细胞均能产生前列腺素,而精棱台此物质丰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Slicer辅助定位下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的,出血量在30~60 m L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依据确定脑血肿体表穿刺点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D-Slicer辅助定位组(3D-Slicer定位组)和CT定位组(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脑血肿穿刺满意率、尿激酶冲洗次数、术后1 d、3 d血肿清除率、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血肿穿刺满意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冲洗次数及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方面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术后3个月时,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3D-Slicer可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手术,提供更加精准的体表定位;并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彻底引流血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