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10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455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25篇
  4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佚名  曾帆 《家庭护士》2006,(5S):37-37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田为他们认为成功是太难了。其实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在他们的心里有了一个成功的“高度”.选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成功实在太难了。  相似文献   
2.
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梅奥临床医学院Paul J.Limburg及其同事们在Am J Gastroenterol杂志上报告的一项基于人口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流行率增加相关,特别在男性。他们指出,以前很多研究检查了糖尿病和结直肠腺癌之间的关系,但结果都很矛盾。因  相似文献   
3.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注射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变化。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天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损伤脊髓鼠第四脑室(实验组),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细胞团的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GFAP表达呈阳性。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整合。结论移植细胞通过脑脊液能广泛分布于脊髓表面。保持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可迁移、整合到损伤脊髓组织中。  相似文献   
5.
全脑缺血后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表达并对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5-羟吲哚乙酸(5-H IA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TH及DβH呈阴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 d,3 d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TH及DβH表达阴性。5 d后神经元TH及DβH呈阳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NE、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HT分别为对照组的232.5%、347.3%、336.1%和210.1%,1 d后开始回落,3 d已明显低于对照组,5 d后又有回升并接近对照组;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HVA、5-H IAA含量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上升,1 d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至3 d回落,5 d接近对照组。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共3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采用可脱性球囊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途径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处或破口处患侧颈内动脉主干。结果28例一次性治愈;4例术后16~48h因球囊发生早泄移位复发,经再次以可脱性球囊栓塞后治愈。本组有28例(87.5%)闭塞了瘘口,颈内动脉主干保持通畅;4例同时闭塞了瘘口及颈内动脉主干。27例获随访(术后6个月~5.2年),无复发。结论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舞会上,我的左脚跟不慎被摔成粉碎性骨折。去医院打针、吃药,在家卧床休息自然不在话下。每次去医院换药,那位老医生总是要我合理调配膳食,吃一些“赤豆粥”、“海带炖排骨”、“黄豆猪腿骨煨汤”,说是可以辅助骨折的治疗、满足机体新陈代谢、促使骨折早日痊愈。 我问医生:“喝粥、饮汤与骨折  相似文献   
8.
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铂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4月1日,美国化学界的权威杂志(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了一篇题为“隆乳女性体液、组织、假体内的铂及铂氧化物的含量测定”的论文,此文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作为经常使用硅凝胶假体为女性隆乳的整形外科医师,很多人可能全然不知硅凝胶假体中含有重金属铂,所以笔者在此与各位同道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引起各位对“铂问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米兰大学Nicola Principi及其同事在J Med Virol杂志上报告,使用病毒颗粒-胶囊(virosome—encapsulated) 的流感疫苗对接受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HIV感染患儿是“安全而有适度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齐小姐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从事电脑平面设计工作,近来,她时常感到眼睛干涩、发胀,看东西模糊起来,严重时还会感到有头痛、恶心的感觉.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由于长时间操作电脑而引起的视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