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采用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26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6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本院的分组治疗之后,对照组的63例患者中,治愈有15例患者,好转有17例,无效有31例,则其总有效率为51%,观察组的63例患者中,治愈有32例患者,好转有25例,无效有6例,则其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治疗的效果来看,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原发性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消除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病情快速康复,确保患者的生存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东南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口岸城市;人均收入、拥有汽车均名列全省第一,被评为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之首;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小城市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  相似文献   
3.
4.
实习护士角色转变及技能培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凡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387-6388
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使我们时刻面临着更高的挑战,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使我们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怎样将护生在院校的所学,有机地转化为为其所用的实际工作技能,已成为护理临床教学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现将我们在临床教学中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1树立良好的信心临床毕业实习是护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过程,带教老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护生硬件和软件的兼容,在实际的工作中多突出其操作能力的培养,遇有成绩要多作表扬,这样护生的自信心会得以树立,成就感也会由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陈满昌,主任医师,现任绥芬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绥芬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最佳公仆,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被黑龙江省卫生厅授予黑龙江省妇幼卫生先进个人,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授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BCC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与先天性间隔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科就诊,并被确诊为先天性间隔缺损的3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组。其中,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各为150例,分别纳入Pm-VSD亚组与s-ASD亚组。选择同期因单纯呼吸道感染于病例组同一家医院住院治疗的30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PCR测序,对病例组与对照组患儿ABCC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成组t检验,对病例组与对照组、Pm-VSD亚组与对照组、s-ASD亚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年龄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病例组与对照组、Pm-VSD亚组与对照组、s-ASD亚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构成比、ABCC 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病例组与对照组、Pm-VSD亚组与对照组、s-ASD亚组与对照组患儿ABCC 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不同遗传模型的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病例组及对照组、Pm-VSD亚组及与对照组、s-ASD亚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Pm-VSD亚组、s-ASD亚组及对照组ABCC 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880,P=0.820;χ~2=0.246,P=0.913;χ~2=1.042,P=0.748;χ~2=0.110,P=0.925)。③病例组患儿ABCC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0%(201/300)、30.7%(92/300)、2.3%(7/300),对照组分别为80.7%(242/300)、18.0%(54/300)、1.3%(4/300),Pm-VSD亚组分别为62.3%(94/150)、35.1%(52/150)、2.6%(4/150),s-ASD亚组分别为71.3%(107/150)、26.7%(40/150)、2.0%(3/150),病例组与对照组、Pm-VSD亚组与对照组、s-ASD亚组与对照组患儿ABCC 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 503,P=0.001;χ~2=17.132,P0.001;χ~2=5.005,P=0.042)。④对ABCC 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不同遗传模型的基因型频率,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ABCC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隐性模型(GG、GA/AA)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G、A)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0,95%CI:1.4~3.0,P0.001;OR=1.9,95%CI:1.3~2.6,P0.001)。在隐性模型((GG、GA/AA)中,GA/AA基因型患儿先天性间隔缺损发病风险,是GG基因型患儿的2.0倍;携带A等位基因患儿先天性间隔缺损发病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患儿的1.9倍。但是,2组ABCC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显性模型(GG/GA、A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在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类型进行分层分析后,对ABCC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不同遗传模型的基因型频率,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Pm-VSD亚组与对照组ABCC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隐性模型(GG、GA/AA)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G、A)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5,95%CI:1.6~3.9,P0.001;OR=2.2,95%CI:1.5~3.2,P0.001)。在隐性模型(GG、GA/AA)中,GA/AA基因型患儿Pm-VSD发病风险,是GG基因型患儿的2.5倍。携带A等位基因患儿Pm-VSD发病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患儿的2.2倍。s-ASD亚组与对照组ABCC 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不同遗传模型中,隐性模型(GG、GA/AA)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G、A)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6,95%CI:1.0~2.6,P=0.040;OR=1.6,95%CI:1.0~2.4,P=0.038)。在隐性模型(GG、GA/AA)中,GA/AA基因型患儿s-ASD发病风险,是GG基因型患儿的1.6倍;携带A等位基因患儿s-ASD发病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患儿的1.6倍。结论 ABCC2基因1249GA多态位点与先天性间隔缺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四指疼痛是指病人上下肢、筋脉肌肉、关节疼痛的症状。痹痛最早见于《内经》,“肢节痛”、“骨痛”、“手臂痛”、“脚下痛”、“腰股痛”等。《伤寒论》、《金匮要略》载有“历节病”、“四肢痛”、“肢节痛”。后世俗称“痛风”、“腰腿疼痛”、“肩肘痛”、“手指痛”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抗肿瘤三号方”对中晚期、急重症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术前术后老年肺癌病例选择治疗,使用X线透视和CT摄像拍片,结合切片、血液、痰等的特检化验对比,参考西医的术前术后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的不良反应和变化,进一步确定了运用中医药,对老年肺癌的病因病机进行分型、分期病程记录和诊断标准及治疗标准,提出了科学的、客观的、更新的要求。结果采用中药“抗肿瘤三号方”力达扶正祛邪、抗癌散结、消毒止痛之功,对增强体质、调节机体免疫力功能及抗病能力甚强。并能帮助机体对放、化疗之抗争力,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更能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灭,缩短肿瘤体的缩小时间,改善改变中、晚期老年肺癌术前、术后患者的困难局面,能消除或避免促使肿瘤复发的各种因素,使治疗后得到痊愈或临床治愈的良好机遇。结论只要正确运用中医的“八纲”和“辨证施治”,临床检验证明,“抗肿瘤三号方”对老年中后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对瘤体的缩小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达到改善和缓解功能,并能在短时间内直接或配合放、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并提高机体的主动免疫功能,使患者在术后体质虚弱的困难中摆脱出来,并迅速接受继续治疗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林彦燕  高丽侠  马凡 《护理研究》2005,19(23):2160-2160
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倘若能科学服用,对提高疗效大有帮助.护士在指导病人用药前,应仔细阅读病历及中药处方,并向医生了解病情,以指导病人正确服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研究,认为老年冠心病的主要病机:心阳虚损、血脉瘀阻、本虚而标实,心阳极虚为其本,气滞血凝为其标,但在临床上因痰浊瘀阻而致者也颇为多见,确认冠心病的主证为胸痹、心痛、痛有定处,兼见舌质紫暗,呈瘀血斑状,更明确地树立了温阳、益气、强心、涤痰降浊、活血化瘀通络、宣通利痹止痛为法的治疗原则。方法 因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较多,其特定因素年过半百、气血衰损,五脏之滞皆发心痛,认定虚损法当以补,明其补不壅滞,善其通不损正,更要注意活与补,清与通的辨证关系。结果 确认对改善心脏功能,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氧,增强心肌收缩力,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胸闷、憋气窜痛、心悸气短乏力、眩晕、舌质紫暗、瘀血斑点、脉结代弦细等症状,起到了临床显效和改善、治愈的独特作用。结论 老年冠心病(心痹),常以呼吸困难为主症,继发为难忍不舒适并喘息、压窄感、窒息感为特征,因此,采取升补宗气、温阳扶正、益气强心、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手法,起到了增强冠脉血流,保护缺血的心肌、使宗气得以健运,气促喘息,得以平和缓解。通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对照观察确认“活血通脉止痛饮”的中药复方组成,是中老年冠心病(心痹)当前理想的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