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Cavicide消毒液对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效果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制成55 mm×30 mm×10 mm大小、表面光滑平整的试样,单面划一条标记线段,表面涂布失去活性的15%牛血清以模拟口腔唾液,用无菌棉签分别涂布金黄色葡萄球菌、血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3种细菌悬液0.5 ml/100 cm3,随机分成5组,一组不加任何消毒剂(对照组),其他4组实验组分别为二氧化氯浸泡组、戊二醛浸泡组、cavicide浸泡组和cavicide喷涂组,比较分析各组抑菌率,并在显微镜下测量标记线段的长度变化。结果 对3种细菌抑菌率的结果显示: Cavicide浸泡组抑菌率最高,Cavicide喷涂组抑菌率次之,与其他2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氯浸泡组与戊二醛浸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vicide浸泡组和喷涂组标记线段长度几乎未见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氯浸泡组和戊二醛浸泡组标记线段长度明显变长,与Cavicide浸泡组和喷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icide消毒液对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抑菌率,且对口腔硅橡胶印模尺寸稳定性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顾红政  曹卫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96-489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现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结果] (1)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9%,漏报率为3.0%. (2)医院感染重点发病科室为ICU、精神科和内科. (3)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为主.(4)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肺炎克雷佰杆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肠球菌等. (5)抗菌素总的使用率为77.61%,使用率较高的科室有ICU、新生儿、儿科、产科、外科,均超过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的≤50%的范围,三联以上抗菌素使用较高的科室有ICU、骨科、综合内科、普外科和妇科等. [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和高发部位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针对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根牙不同植入深度即刻种植手术后受植区的牙槽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过往即刻种植的病例38例,共44颗牙,根据种植体颈部颈缘高度分为骨下0、1、2、3 mm共4组,均从根间隔以不同的种植体植入深度植入并植骨.调取术后即刻和术后6月的锥形束CT数据,重建受植区的三维影像,测量受植区牙槽骨宽度(5个平面)、植体唇颊侧(4个平面)和舌腭侧骨壁宽度(4个平面),统计学分析多根牙即刻种植后受植区牙槽骨的形态变化.结果:术后即刻与术后6月相比,多根牙受植区牙槽骨宽度减少量5个平面分别为(1.158±0.567)、(0.676±0.390)、(0.391±0.257)、(0.163±0.149)、(0.053±0.083)mm(P<0.01),种植体颊侧骨壁宽度减少量4个平面分别为(0.701±0.382)、(0.436±0.274)、(0.274±0.178)、(0.121±0.115)mm(P<0.01),种植体舌侧骨壁宽度减少量4个平面分别为(0.448±0.308)、(0.233±0.170)、(0.119±0.119)、(0.041±0.056)mm(P<0.01).在相同的测量平面内不同深度的植入骨吸收也有显著性差异,骨下0 mm组和骨下1 mm组骨吸收最多,而骨下2、3 mm组骨吸收较少(P<0.05).结论:多根牙即刻种植时,受植区牙槽骨宽度均减小,骨吸收主要发生在种植体颈部.从种植体颈部到根方,牙槽骨吸收逐渐减少;多根牙即刻种植深度以骨下2 mm为宜.  相似文献   
4.
牙科手机高速旋转形成的气溶胶与医院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科使用高速涡轮手机时产生的气溶胶传播的距离和污染程度。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气溶胶采样:实验组选取使用高速手机患者8例,营养琼脂平板放置距离病人口周0.5m和1.5m处各2块,共16块。将平板打开,暴露时间为1h。8例使用其他仪器的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工作人员口罩及邻近物体表面采样,进行菌落计数和细菌分型鉴定。结果:在距离病人口周0.5m处,实验组的细菌菌落数为(6125.71±74.46)CFU/m^3,对照组为(5142.17±976.98)CFU/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离病人口1.5m处,实验组的细菌菌落数为(9069.23±5962.82)CFU/m^3,对照组为(4073.53±1385.68)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细菌分型鉴定常见的病原菌为微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G+棒状杆菌等;实验组医生的口罩与电脑显示屏细菌菌落数(CFU/m^2)分别为(891.17±116.75)、(6065.5±1942.22)CFU/m^2,高于对照组的(121.67±64.62)、(50±5.77)CFU/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牙科高速手机产生的气溶胶含有较高水平的致病微生物,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顾红政  冯英  汤建高 《口腔医学》2010,30(12):727-728,74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无痛拔牙术时清醒镇静的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90例门诊拔牙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右美托咪定),Ⅱ组(丙泊酚),Ⅲ组(对照)。记录Ⅰ、Ⅱ两组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术中药物追加次数、镇静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监测3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生命体征。结果 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Ⅱ组短于Ⅰ组(P<0.05),术中镇静评分Ⅱ组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术前、术中、术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中MAP和HR有明显波动,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Ⅰ组高于Ⅱ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门诊无痛拔牙术与丙泊酚相比,清醒镇静程度满意、术中配合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简称IAE,临床发生率一般在2%~22%之间,引起IAE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3种根管消毒剂封药后IAE的发生情况作一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口腔科医务人员常规治疗病人后手部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对口腔内科和外科的医生和护士常规治疗病人脱去手套后洗手前后采样,并进行菌落计数和细菌分型鉴定?结果:口腔外科医生和护士治疗病人脱去手套未洗手前,细菌菌落数(Log10 CFU)分别为:1.43 ± 0.71?1.67 ± 0.47,口腔内科医生和护士分别为1.62 ± 0.48?1.86 ± 0.52;洗手后细菌菌落数在0.40 ± 0.22~0.45 ± 0.14 Log10 CFU之间,与以上四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细菌分型鉴定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结论:口腔科医务人员常规治疗病人后手部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需加强手卫生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通过医务人员手传播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疾病,是牙齿颈部硬组织在某些理、化因素缓慢作用下逐渐丧失形成的两个光滑面组成的缺损,唇颊面多见[1].临床上修复治疗楔状缺损的方法很多,可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或银汞合金等修复.玻璃离子树脂复合体包含有玻璃离子水门汀粒子,能够长期缓慢释放氟化物,且具有美观、操作简便的特点,因此,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000年起,我科开始先后使用含有不同成分的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和光固化树脂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经3年跟踪观察,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科使用高速涡轮手机时产生的气溶胶传播的距离和污染程度.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气溶胶采样:实验组选取使用高速手机患者8例,营养琼脂平板放置距离病人口周0.5 m和1.5 m处各2块,共16块.将平板打开,暴露时间为Iho8例使用其他仪器的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工作人员口罩及邻近物体表面采样,进行菌落计数和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21 750份出院病历资料,采用STATA 7.0软件对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50例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9例,感染率为1.9%,抽查4 596份病历,医院感染440例,漏报21例漏报率为4.8%;医院感染漏报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产科以及心血管科,分别占28.6%、23.8%、14.3%、14.3%、9.5%;医院感染漏报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分别占33.3%、23.8%、19.1%、14.3%;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与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病原体送检率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问题以及管理机制等有关。结论医院感染漏报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感染学知识水平与监测方法的提高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是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的关键,医院感染漏报的监测是评价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