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对照组)。N组术中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D组术中静脉输注多巴胺;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输注速率,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MAP)>8.0 kPa。分别于切皮前、切皮后6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及240 min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指标。 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切皮前及切皮后60 min时两组各心肌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他时点均超过正常范围;与切皮前及切皮后60 min时相比,两组新肝期60,240,min时各心肌酶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各心肌酶水平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使用剂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晚期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术中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对患者心肌酶无不利影响;但新肝再灌注早期心肌细胞损伤严重,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护仪对肝移植病人术中各个阶段血管外肺水(EVLw)的监测,了解其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影响EVLW的因素.方法 24例因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左侧肱动脉穿刺并置入5F热稀释导管,连接到PiCCO监护仪,监测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参数.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无肝前期末、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新肝期120 min和手术结束时记录上述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EVLW术前基础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术中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与ITBV呈正相关(r=0.822,P<0.05).结论 肝移植病人术中EVLW变化轻微;肝移植术中EVLW明显高于正常值,这主要与循环血容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护仪对肝移植病人术中各个阶段血管外肺水(EVLw)的监测,了解其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影响EVLW的因素.方法 24例因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左侧肱动脉穿刺并置入5F热稀释导管,连接到PiCCO监护仪,监测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参数.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无肝前期末、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新肝期120 min和手术结束时记录上述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EVLW术前基础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术中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与ITBV呈正相关(r=0.822,P<0.05).结论 肝移植病人术中EVLW变化轻微;肝移植术中EVLW明显高于正常值,这主要与循环血容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两种中心静脉穿刺径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肝移植术中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径路行中心静脉穿刺所造成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55例2005年1月~2005年7月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6例),另一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29例),所有操作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施行.记录每个患者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血小板计数、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血肿和气胸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机械损伤等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经锁骨下静脉法的试穿次数多于经颈内静脉法;两种方法导管尖端位置过深的发生率都很高,有的病例导管尖端到达右心房;颈静脉组有2例由于误穿动脉而造成血肿.结论:在肝移植手术中,对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来说,不论经颈内静脉还是经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都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护仪对肝移植病人术中各个阶段血管外肺水(EVLw)的监测,了解其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影响EVLW的因素.方法 24例因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左侧肱动脉穿刺并置入5F热稀释导管,连接到PiCCO监护仪,监测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参数.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无肝前期末、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新肝期120 min和手术结束时记录上述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EVLW术前基础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术中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与ITBV呈正相关(r=0.822,P<0.05).结论 肝移植病人术中EVLW变化轻微;肝移植术中EVLW明显高于正常值,这主要与循环血容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脱离红细胞的自由血红蛋白为分子血红蛋白,由于其对氧有高亲和力和肾毒性等特点,目前用分子交联技术对其进行交联使之成为交联血红蛋白。初步实验证明交联分子血红蛋白对局灶性脑缺血、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所致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本文对有关研究和可能的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护仪对肝移植病人术中各个阶段血管外肺水(EVLW)的监测,了解其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影响EVLW的因素。方法24例因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左侧肱动脉穿刺并置入5F热稀释导管,连接到PiCCO监护仪,监测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参数。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无肝前期末、无肝期30min、新肝期60rain、新肝期120min和手术结束时记录上述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EVLW术前基础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术中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与ITBV呈正相关(r=0.822,P〈0.05)。结论肝移植病人术中EVLW变化轻微;肝移植术中EVLW明显高于正常值,这主要与循环血容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腺术后静脉和硬膜外曲马多患者自控镇痛(PCA)效果.方法90例前列腺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曲马多患者自控镇痛(PCIA)组、经硬膜外曲马多患者自控镇痛(PCEA)组和未使用术后镇痛(对照)组,每组30例.曲马多负荷量为1 mg/kg.术后定时进行镇静、镇痛评分、24 h曲马多用量、患者满意度、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时间、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PCIA和PCEA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PCIA组24 h用药量、按键次数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EA组(P<0.05),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PCEA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曲马多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且静脉注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给药.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高血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兰  韩曙君 《中国医刊》2005,40(6):52-54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发达国家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10大危险因素之一,其危害程度仅次于毒品[1],而且,高血压病的死亡率已经上升到了第四位[2].近年来,外科手术中高血压病人也逐渐增多,围手术期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麻醉医生和临床医生必须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和风险评估,决定手术能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几种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术前需行MRI下脑立体定向检查且完全不能自主配合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D3组,每组30例。入室后所有患儿先给予丙泊酚1~3 mg/kg使其充分镇静。3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均为1.0 μg/㎏,10 min泵完,维持剂量:D1组为0.5 μg/(kg·h),D2组为0.7μg/(kg·h),D3组为1.0 μg/(kg·h)。患儿给丙泊酚并入睡后在局麻下安放立体定向仪头架,入磁共振室前停用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患儿入手术室(T0)、上头架前(T1)、上头架即刻(T2)、上头架完成后(T3)、入磁共振室之前(T4)、出磁共振室之后(T5)NBP、HR、RR和SPO2的变化,并记录各组患儿丙泊酚用量、需追加丙泊酚的病例数,以及呼吸抑制、过早苏醒、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1组比较,D2组和D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D1组需单次追加丙泊酚的例数为17例,呼吸抑制病例数为10例,其中1例因严重呼吸抑制而放弃检查;D2组需单次追加丙泊酚的例数为5例,明显少于D1组(P<0.01),无呼吸抑制发生(P<0.05);D3组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均不需追加丙泊酚,且无呼吸抑制(P<0.05),HR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3组术后苏醒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过程中,右美托咪定以1.0 μg/kg负荷,并以1.0 μg/(kg·h)维持较好,它既可以明显减少追加丙泊酚的次数及剂量,还可保证患儿在检查全程安静不动,且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