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picture books地称图画故事书,在日本及港台地区又被称作“绘本”,它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表现形式的书籍.1685年,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的《世界图绘》出版,被公认为欧洲插图儿童书的雏形.至20世纪初,英国、美国等一批天才的移民画家纷纷在图画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开启了图画书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助人能力? 助人是指幼儿认识到他人需要帮助或遇到困难时,能表达关心、给予帮助.对幼儿助人行为的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幼儿在3~6岁阶段,助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发展; 2.男孩的发展水平整体高于女孩; 3.幼儿的助人行为主要发生在生活情境中; 4.幼儿的帮助对象主要是教师,其次是同伴,且选择帮助同性同伴的几率要高于异性同伴; 5.幼儿的助人行为多数未得到及时强化.  相似文献   
3.
道德感从何而来? 道德感作为一种高级情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儿童的认知发展,在成人长期的教育培养和情感陶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云  韩映虹 《家庭育儿》2014,(10):26-29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宝宝在3岁左右时就已经开始接触有关死亡的各类信息,而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无疑成为这一事实的催化剂。宝宝年纪太小,在面临这类信息时难免懵懂并且感到不适,因此,“宝宝死亡教育”实际上是帮助宝宝在生命早期理解与接受死亡。  相似文献   
5.
妈咪对照 不同年龄宝宝的思维能力发展特点 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宝宝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宝宝的智慧极为重要.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0~3岁直观行动思维阶段 0~3岁的宝宝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这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平低,更多是在直接的感知和实际的行动中进行的.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宝宝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随后慢慢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 桌上放着一个玩具,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候宝宝偶然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踩着凳子,成功地拿到玩具.  相似文献   
6.
宝宝胆怯,因何产生? Reason 1父母溺爱、娇惯的教养方式 现如今,宝宝们的地位被形容成“小皇帝”“小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像大臣一样争抢着向宝宝投去无限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溺爱和娇惯使宝宝受到情绪的感染,久而久之,不敢独自面对困难,变得畏首畏尾、胆小慎微,没有胆量和气魄.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培养宝宝的美感?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培养幼儿的美感,对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现状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比如现在火遍中国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类娱乐节目也证明了这一点.“爸爸”——当一个父亲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宝宝喊出这个词时,内心的激动和柔情可想而知,而宝宝被爸爸抱起的时候感受到的力量也是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要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创造力是指人们遇到问题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心理特征。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宝宝对宠物的复杂心态 宝宝将宠物当成与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心理学上,宠物主人与宠物之间会建立持久的情感联结(称作“宠物依恋”);宠物主人在与其互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温暖和舒适感,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支持. 因此,宝宝与宠物之间,会产生强烈的宠物依恋;一旦宝宝面对自己的宠物死亡,就会产生悲伤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