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超高倍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柳华  覃兰 《右江医学》2005,33(5):523-523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应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血尿患者131例,年龄6~71岁,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经临床诊断,肾小球性血尿52例,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2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IgA肾病7例,狼疮性肾炎10例,紫癜性肾炎1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79例,包括膀胱炎13例,肾结石11例,尿路感染28例,前列腺炎20例,输尿管结石7例。2.仪器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由上海复星实业公司研制生产。3.方法嘱咐患者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加深临床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认识,了解该菌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2-01/2007-05骨科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16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结合本院常用的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率为18.9%,其中开放性骨折、外伤感染、术后感染、慢性骨髓炎的感染率分别为33.0%、25.2%、17.6%、11.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氧哌嗪青霉素/三唑巴坦较敏感.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提倡针对药敏试验结果实行用药个体化,减少盲目的模式化用药,从而防止新的院内流行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推拿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3-11/2005-05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男76例。女44例。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1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参考值,由华西医科大学应用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检测1万余正常人统计得出。②对照组:采用自动牵引床进行单纯牵引治疗,重量为体质量的25%-100%,每次牵引时间30min,1次/d,6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牵引治疗法基础上增加中药热敷(处方为生川乌、生草乌、花椒、洋金花各20g。伸筋草、透骨草、当归、红花各30g,延胡索、川芎、土鳖王、乳香、没药、威灵仙、刘寄奴、麻黄、细辛各15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将蒸热的布袋放置于其腰骶部热敷,冷却后交替更换布袋,30min/次,1次/d,6次为1个疗程)配合推拿治疗(每次治疗40min左右,6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d。③治疗前后采用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采用Wintrobe管测定红细胞压积;采用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④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红细胞压积与正常人参考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②治疗后对照组仅有全血黏度低切变率、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纤维蛋自原、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中药热敷配合推拿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以及微循环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且效果好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细菌307株,革兰阴性杆菌占85.7%,革兰阳性球菌占14.3%。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9.8%,其他3种革兰阴性杆菌为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呋喃托因的耐药率为0-13.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4.7%、3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7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分离率为100.0%;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ICU病房的主要病原菌常为多重耐药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2008年2月,我们从1例患者心包积液中分离出猪霍乱沙门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28例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39.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产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部分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与非产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一致,ESBLs的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2010年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37.5%、34.8%、34.2%;MRSA以外科检出最高,标本分布以分泌物为主;3年间MRSA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8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氯霉素、利福平外,其他药物耐药率>60.0%,且表现为多药耐药.结论 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MRSA耐药性监测,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药敏率及菌株亲缘性关系,为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oprD2膜孔蛋白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60.00%,敏感率均为40.00%;样本聚类分析示存在7个克隆传播.结论 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MDRPA中共检出4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联;aac(3)-Ⅱ、aac(6')-Ⅱ与Tn 21/merA、ISpa7、intⅠ 1、trbC高度关联,IMP、aph3'-Ⅱb、DHA、aac(6')-Ⅰ b与之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20株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液感染患者血液中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情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应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液标本,使用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79.4%、30.6%;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MRS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结论 MRS与MS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一致,临床医师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