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总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治愈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例49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激素使用总剂量、三氯乙烯接触时间、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黄疸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年龄、性别、治疗前最高体温、皮肤损害类型等基本信息,进行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治疗前最高体温、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是影响患者治愈所需甲级强的松龙总剂量的重要因素。治疗前最高体温、总胆红素与激素总剂量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含量与激素使用总剂量呈负相关。通过方差分析发现,皮疹类型对激素总剂量有重要影响。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糖皮质激素为目前最有效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最高体温、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可预测患者治愈所需甲基强的松龙总剂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病毒感染患者诊疗过程的分析,提示在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原发病时,能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产生致命性感染。故在治疗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过程中,除了注重皮肤损害及肝功能损害的治疗外,还需要谨慎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的变化特点。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于急性期和临床治愈期对15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进行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及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CD19+CD24+CD27+Bregs)检测,并与15例不接触TCE的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
结果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25+Tregs比值(0.99%±0.55%)及CD19+CD24+CD27+Bregs比值(7.86%±2.35%)均低于对照组(P < 0.01);临床治愈期CD4+CD25+Tregs比值(2.54%±0.42%)及CD19+CD24+CD27+Bregs比值(23.28%±8.62%)高于急性期(P < 0.01),但临床治愈期CD4+CD25+Tregs比值(2.54%±0.42%)仍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急性期调节性T细胞及调节性B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治疗后随病情好转数量明显增高,提示调节性B细胞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一起参与TCE致药疹样皮炎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medicamentosa-like of trichloroethylene,DMLT)合并重度肝损害的疗效。方法21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为100%;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NF-a,凝血酶原时问(PT),白蛋白(ALB)分别为1176.2±243.50U/L,897.30±98.62U/L,327.50±137.70mmol/L,181.43±89.32mmol/L,38.63±8.42pg/mL,20.32±5.06g/L,治疗后分别为384.61±78.60U/L,223.81±65.32U/L,132.45±69.57mmol/L,98.78±78.39mmol/L,9.84±2.69pg/mL,32.78±4.5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问(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治疗前分别为59.81±11.33S,26.87±10.42S,1.47±0.86g/L,治疗后分别为55.47±24.36S23.32±5.07S,1.59±0.55g/L,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例因并发肺部诺卡菌感染死亡;21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治疗81次,出现不良反应2次。结论血浆置换治疗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重度肝功能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40例确诊为慢性苯中毒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选取同期非苯系物作业正常体检工人4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轻度中毒与中-重度中毒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中毒与中-重度中毒间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图异常程度不随慢性苯中毒程度加重而加重;慢性苯中毒不同工龄组间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2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潜伏期为5~122d,平均36.8d。住院前非正规治疗时间为3~20d,平均10.7d。总发热47例(90.4%),皮疹52例(100.0%),ALT或AST活力增高52例(100.0%),剥脱型皮炎37例(71.2%),多型红斑11例(21.2%),重型多形红斑3例(5.8%),大疱表皮松懈坏死症1例(1.9%)。痊愈49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治愈好转率100.0%。平均住院病程73.5d,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时间68.9d。结论对接触TCE者,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或感冒等症状,应首先考虑到TCE药疹样皮炎的可能性。TCE药疹样皮炎除发热、皮疹外,多伴肝功能异常。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员65名作为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 TSH、FT3、FT43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统计所有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的激素使用总剂量。结果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T3(2.86±1.56 vs.4.70±0.92 pmol/L)、FT4(8.86±5.15 vs.16.07±3.02 pmol/L)、TSH (1.23±1.28 vs.2.71±1.35 mIu/l),P 均<0.01。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中高剂量激素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激素组:FT3(1.39±0.81 vs.1.39±0.81 pmol/L)、FT4(4.12±2.83 vs.11.81±3.92 pmol/L)、TSH (0.41±0.15 vs.1.75±1.40 mIu/l),P 均<0.01。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降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抗肝纤维化新药物剂型.方法 体外培养人HSCs,分组:HSCs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对应浓度的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组,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Giemsa染色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用计算机图文分析各组细胞占每视野的面积百分比(C%).结果 MTT法显示,复方甘草甜素及其脂质体作用于HSCs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脂质体对照组和HSCs对照组,抑制率的递增呈浓度依赖性;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组高于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P<0.05),HSCs对照组和脂质体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Giemsa染色镜下观察各组细胞数及计算机图文分析结果与MTT结果一致.结论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较复方甘草甜素对HSCs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单纯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HSCs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治疗组各1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设5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正常组.8周后开始腹腔内注射药物干预,16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GGT水平,参照2006年2月份的NAFLD诊疗指南中脂肪肝分度和炎症分级(NASH-F(0-4)G(0-3))的组织病理学标准进行量化计分.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计分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组织炎症计分及血清GG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脂肪性肝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苯所致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动态变化。
  方法  对确诊苯所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用伊马替尼治疗前及治疗获得主要分子学缓解时进行外周血CD4+CD25+Tregs检测,并分别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
  结果  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前,苯所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表达水平为(7.04 ± 0.36)%,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10 ± 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达到分子学缓解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s表达水平为(1.31 ± 0.68)%,低于治疗前和健康对照组(P < 0.01)。
  结论  苯所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regs随病情的缓解而减少,CD4+CD25+Tregs的检测可以作为苯所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缓解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