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值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酶法测定肌酐值用于职业接触汞的生物限值的报告。方法将123名受检者尿液分为两组,分别用0.9%的生理盐水作1∶10及1∶20稀释,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两组尿肌酐值,分析两法测定尿肌酐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1∶10稀释组尿液肌酐均值苦味酸法低于酶法(P<0.01),相关系数r=0.9955,回归方程Y苦味酸法=0.5726X酶法+392;1∶20稀释组尿液肌酐均值苦味酸法低于酶法(P<0.01),相关系数r=0.9977,回归方程Y苦味酸法=0.5723X酶法+60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的尿液肌酐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酶法测定的尿肌酐值计算成苦味酸法测定的尿肌酐值用于职业接触汞的生物限值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和95例其它皮肤病患者的HBV血清学标记。结果:SLE患者HBV感染状况与其它皮肤病患者相似。结论:SLE与HBV感染无明显关系,HBV阳性的SLE患者与HBV阴性患者的临床体征,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1.病例 病例1:二期梅毒治疗后复诊患者,检查RPR及TPPA,因病人急需结果,抽血后立即离心,取血浆做RPR和TPPA,结果RPR和TPPA均阴性。梅毒患者TPPA在短期内转阴临床极为罕见,因此再用同份血清复查,结果RPR阴性,TPPA阳性。  相似文献   
4.
报道应用一种快速荧光分光法测定血浆尿卟啉,以判断皮肤迟发性卟啉症(PCT)病人病情变化的临床结果。对122例处于不同临床阶段新近诊断为缓解及复发的PCT病例进行了随访研究。所有病人均定期检查其暴露部位的症状,检测血浆尿卟啉和尿中尿卟啉、粪卟啉的量。结果发现新确诊(23例)和复发(30例,37次发作)病例血浆尿卟啉值为15~448nmol/L(正常0~1.4  相似文献   
5.
6.
男性同性性接触者无症状直肠淋病三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在1976年就有人对无症状淋病进行调查发现70%的女性和10%~15%的男性临床无症状犤1犦。最近,我们通过对患者的同伴检查,发现了3例无症状的直肠淋病患者,现报道如下。例1男,24岁。无任何不适。因接受同性性伴肛交后,该同伴发生急性生殖器淋病而来要求检查。体检:一般情况好。外生殖器、咽部及肛周无红肿,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并且无肠道疾病症状。用拭子在咽、尿道、肛管分别取材进行镜检、培养。镜检:咽、尿道分泌物涂片,油镜下仅见上皮细胞;肛管分泌物涂片,油镜下见上皮细胞及少量脓细胞,细胞内、外见少许革…  相似文献   
7.
卟啉病是由于卟啉代谢紊乱所致,它的临床症状虽可提示诊断,但最终仍有赖于尿液中卟啉的检测方能确诊。正常人血和尿中仅含有微量尿卟啉,24小时尿卟啉排泄量为15~30ug[1,2],而在迟发性皮肤卟啉病人的尿液中,尿卟啉量均升高,并与病情密切相关,因而尿卟啉的检测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有临床意义[3].近年来,我们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尿卟啉定性检测,并与伍德法、定量法对照比较,证明本法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方法简便、可半定量测定等特点,现比较分析如下。一、检测对象及方法(一)病人来源:本所门诊临床诊断为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50例。  相似文献   
8.
9.
荧光红细胞定性检测法的卟啉分析陈桂荣,陶松宁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又称红细胞肝性原卟啉病。它是一种遗传所致的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我们自1991年来对临床诊断为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患者27例,分别进行了荧光红细胞、尿卟啉的定性检测,现将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