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模式整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放射科50例住培医师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传统教学法及多模式整合教学法,比较两组住培医师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结果培训后,试验组理论成绩与读片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阅片能力、影像诊断思维、案例分析能力及信息检索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综合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模式整合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可以提升住培医师的知识水平,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J管生物被膜菌临床特性及其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佳  漆涌  陈体  伍勇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11-1814
[目的]研究双J管生物被膜菌的临床分布,对抗生素的耐药特性及粪肠球菌相关基因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92例患者双J管.筛选生物被膜菌株和相应浮游菌株;浮游菌与双J管生物被膜菌在MH培养基上作耐药性分析;生物被膜阳性菌在泊洛沙姆培养基和普通MH培养基上作耐药差异性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生物被膜菌组和浮游菌组细菌中ebpA、gelE两种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92例患者双J管中筛选出生物被膜菌41株,阳性率为45%;生物被膜菌与相应的浮游菌比较,在普通MH培养基上药敏结果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被膜菌在Poloxamer培养基和MH培养基上药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耐药性更强.生物被膜菌组ebpA,gelE表达量分别是浮游菌组的2019倍和1/138.[结论]本院双J管生物被膜菌在临床上以肠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为主;生物被膜菌与浮游菌耐药性无见明显差异, Poloxamer培养基可模拟出生物被膜菌的生存环境,而且对药物的耐受性更强.ebpA与促进生物被膜形成有关,gelE与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微小钙化中的诊断价值,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乳腺钼靶检查中发现的微小钙化,观察钙化的形态、大小、分布、密度,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乳腺良、恶性疾病均可出现钙化.恶性病变的钙化主要表现为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密度浓淡不一,成簇分布、区域性分布或沿导管走行分布甚至弥漫分布于整个乳腺.乳腺良性病变的钙化主要表现为颗粒较粗大,边界清晰且分布散在.结论 根据乳腺内微小钙化的形态、大小、分布、密度,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对促进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正>直肠癌是消化道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治性手术治疗仍是治疗直肠癌的"金标准",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提出,对于属于进展期T3及以上的直肠癌患者应先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1]。故对于术前准确的诊断TN分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类药物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生物膜,利用比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抗生物膜活性,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YTO9/PI染色观察匹莫齐特对生物膜的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与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CCK-8试剂盒检测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构建皮肤脓肿模型,检测匹莫齐特的体内抗菌活性及毒性。结果 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菌活性,其MIC为8~16μg/mL,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已形成的生物膜。匹莫齐特与多西环素联合,体外具有协同抗菌效果,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体内能显著降低小鼠脓肿组织中的细菌载量,使活菌量从(8.25±0.13)对数值CFU/脓肿减少到(3.31±0.81)对数值CFU/脓肿(q=3.74,P<0.05);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极低,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64μg/mL。结论 匹莫齐特毒性低且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有望成为一种精神病患者合并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  相似文献   
7.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2024,(5):713-718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联合NAC治疗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在NAC前和化疗1、3个周期后检测记录QCT参数[L1、L2水平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骨密度(BMD)、L3水平的椎旁肌肉面积(TMA)]、18F-FDG PET/C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NAC结束后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失访2例),依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早期乳腺癌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湘雅三医院接受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年龄范围35~76岁,中位数年龄52岁,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针对患者的治疗前、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CTCs值、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结果以及术后病理组织病理缓解(MPR)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不同RESICT结果和MPR结果的CTCs进行比较。采用 SPSS21.0统计软件,CTC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关联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样本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CTCs值与肿瘤的分期呈正相关,即Ⅱb组CTCs值为10.69(3.87)FU/3 ml,Ⅲa组为12.90(2.24)FU/3 ml,Ⅲb组为16.04(3.43)FU/3 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9, P=0.020)。治疗前CTCs值为12.90(3.82)FU/3 ml,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CTCs下降为7.60(4.79)FU/3 ml( Z=4.197, P=0.000),肺癌根治手术后CTCs值下降为6.22(2.80)FU/3 ml( Z=-2.950, P=0.005)。RECIST结果中,治疗前CR组CTCs值为12.90(3.79)FU/3 ml,PR组为12.52(3.96)FU/3 ml,SD组为13.58(5.11)FU/3 m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06, P=0.405);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R组CTCs值下降为6.22(3.87)FU/3 ml( Z=-4.950, P=0.000),PR组下降为7.32(4.31)FU/3 ml( Z=-3.180, P=0.001),SD组下降为11.19(4.37)FU/3 ml( Z=-2.023, P=0.043),但治疗后CR组和PR组无统计学差异( Z=-0.838, P=0.402)而SD组与C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22, P=0.050);肺癌根治术后,CR组和PR组的CTCs值分别下降为6.09(3.43)FU/3 ml 和6.40(1.82)FU/3 m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64, P=0.619;Z=-2.411, P=0.160),但SD组下降为9.20(5.16)FU/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23, P=0.043);术后CR组和P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134, P=0.257),SD组与C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624, P=0.014)。MPR结果中,治疗前MPR组和非MPR组的CTCs值为11.98(4.14)FU/3 ml和13.54(4.76)FU/3 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354, P=0.176);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MPR组和非MPR组CTCs值分别下降为6.36(2.65)FU/3 ml和10.88(2.80)FU/3 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934, P=0.001;Z=-2.840, P=0.003),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693, P=0.000),以及两组治疗前后CTCs变化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Z=-2.770, P=0.006);肺癌根治术后,MPR组CTCs值下降为5.40(1.33)FU/3 m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33, P=0.594);非MPR组CTCs值下降为7.05(3.80)FU/3 m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34, P=0.030);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00, P=0.011)。 结论:CTCs值与NSCLC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的疗效(RESICT和MPR)呈负相关,可能用于临床NSCLC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整合子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体  伍勇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297-299,31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led-spectrum β-lactanmses,ESBLs)是以肠杆菌科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中的ESBLs检出率不断增加,朱惠莉 [1]等检测发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发生率分别为48.5%和47.5%,产ESBLs已成为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