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测定2组标本的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根据MRI显示的信号差异按Schneiderman分级法确定各个体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无、轻、中、重4组.分析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小于45岁(包括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FokⅠ和Tru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F 59.4%,f 40.6%和T 79.2%,t 20.8%;病例组中FokⅠ和TruⅠ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 53.7%,f 46.3%和T 80.9%,t 19.1%,二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汉族人LDD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测定2组标本的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根据MRI显示的信号差异按Schneiderman分级法确定各个体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无、轻、中、重4组。分析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小于45岁(包括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FokⅠ和Tru 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F59.4%,f40.6%和T79.2%,t20.8%;病例组中FokⅠ和TurⅠ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53.7%,f46.3%和T80.9%,t19.1%,二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Tru 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汉族人LDD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替代X线检查引导长骨骨折手法复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6例长骨骨折患者行高频B超检查,了解骨折断端同时观察骨折复位时的对位对线情况,然后进行石膏固定,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复位优良率为93.48%;差为6.52%.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定位下对治疗长骨骨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兔骨髓基质细胞和骨血肿块移植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骨折后骨血肿块和骨髓基质细胞的骨再生潜能,以及骨血肿块和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促进骨折愈合的新途径。方法:在新西兰兔胫骨上制造骨缺损模型,3d后取出骨血肿,并从股骨抽骨髓血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将骨髓基质细胞联合骨血肿块回植到实验组骨缺损区;对照组骨缺损区则单纯行骨血肿块回植。定期拍X线片和取出骨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骨缺损处骨痂生成数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骨髓基质细胞联合骨血肿块移植组的骨痂形成数量和骨膜反应明显多于以单纯骨血肿块移植组;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成骨样细胞形成数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有较强的骨再生潜能,骨髓基质细胞和骨血肿块联合移植比单纯骨血肿移植成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交通伤致脊柱脊髓损伤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工具和设施的日益发展,交通事故所致脊柱损伤越发多见,其所造成的物力、财力的损失和对人体的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1],但目前国内对此致伤特点的专题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至2007年来收治的93例交通事故所致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玻璃酸钠配合小针刀治疗臀中肌慢性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到2009年6月,选择门诊38例臀中肌慢性损伤患者,进行玻璃酸钠配合小针刀治疗.结果 :38例臀中肌慢性损伤患者治愈30例,占78.9%;显效7例,占18.4 %;好转1例;占2.6%.总有效率100%.结论 玻璃酸钠配合小针刀治疗臀中肌慢性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有MBP中空侧孔新型椎弓根钉的作用特点,明确其在腰椎骨折模型中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比较两种不同椎弓根钉的生物力学测试,包括轴向最大拔出力,垂直压缩刚度及极限压缩强度.采用X线摄片及CT观察伤椎内固定后的大体形态,比较两组中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正中矢状径(MD)的差异.结果 新型椎弓根钉组其平均轴向最大拔出力明显高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椎弓根钉行椎弓根钉固定后即刻状态的整体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限抗压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与新型椎弓根钉相比较,其平均前缘高度及伤椎平均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型椎弓根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8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92例,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41~65岁,平均48岁。术前均经颈椎X线、颈椎MRI和椎动脉CT血管造影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在C型臂X线机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局麻后用16 G穿刺针从右侧穿刺,进入病变椎间盘中央稍偏后部,然后置入光纤,以自动脉冲式激光烧灼汽化,每个椎间盘使用激光能量500~1 000 J,分别于术后第1天、6个月、1年,按照Nagashima的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按照Nagashima标准评分,术后第1天总体优良率为86.95%,术后6个月总体优良率为82.61%,术后1年总体优良率为80.43%。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人体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力学分析,但大多研究局限于静态下,动态下的骨折模型有限元分析尚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不同类型骨折在不同运动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方法:利用CT扫描获得正常成人胫腓骨及足部的薄层扫描图像;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出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螺旋形4种类型骨折,并与锁定钢板进行装配生成实验模型,各组模型加载相同的轴向压缩载荷600 N。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2.0分别测定各组模型在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三种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步态下,胫骨在骨折各组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锁定钢板在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骨折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中立相<落地相<离地相;在胫骨中段螺旋形骨折中应力分布由小到大为:离地相<中立相<落地相;提示在运动步态中,钢板和胫骨均在离地相受力最大。钢板的应力集中在中间或边缘;而胫骨的应力分布在骨折线以上靠近近端,骨折线以下靠近骨折线。就胫骨整体而言,呈现两端集中,中间分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CSI量表测评痉挛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法测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对偏瘫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临床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临床变量最重要的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因素。结果患者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之间负相关(P<0.05),偏瘫侧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分别是下肢运动功能(P<0.05)、平衡能力(P<0.05)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可显著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的恢复,合理的评价和改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对优化康复治疗程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