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的研究*阎歌蚊虫是一些热带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人们应用各项技术进行了杀灭和控制蚊虫的研究工作。化学杀虫剂在蚊虫控制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环境污染及蚊虫抗性等问题。生物制剂如球形芽孢杆菌(B.s)和苏云金杆菌(B.t)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灭蚊幼蓝藻的现场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将转入球形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表达质粒的工程藻Anabaenasubtropic(pDC26)大量培养后,应用于山东省平阴县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表明:工程藻在9.41×105cells/ml浓度以上时,48h可杀死99~100%蚊幼虫;在9.13×104cells/ml浓度时,4d可杀死99%以上蚊幼虫,连续观察2个多月,工程藻仍有明显杀蚊效果,实验组最多14条/勺幼虫,而对照组210条/勺左右。观察还发现,工程藻对库蚊幼虫杀灭效果最好,其次为伊蚊,但高浓度时,对伊蚊仍有明显杀灭效果;由于按蚊幼虫密度太低,未能观察。此结果比单独使用球形芽孢杆菌杀灭蚊幼虫有明显提高,持续时间也延长,这将为蚊虫的持续控制提供一个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表达B .t.icryIVD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蚊幼虫的毒效。 方法 :细菌的诱导表达及蚊虫毒效测试。结果 :加入工程菌 48h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均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LC50 分别为 2 .3 8× 10 6 、1.6× 10 7个 ml细胞 ,其中对淡色库蚊的杀灭作用要好于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结论 :单独表达B .t .icryIVD基因具有杀蚊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标记、释放、回收技术对中华按蚊嗜血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标记、释放、回收技术研究了不同宿主诱捕的中华按蚊的嗜吸习性。结果表明,中华按蚊的吸血呈非随机性,多数蚊虫仍有寻求原宿主血源的趋向,子1代蚊虫对亲代蚊选择的宿主仍有较强的嗜吸性,但经室内多代驯化后对原宿主的嗜吸性逐渐减弱。本文还对嗜血习性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基因工程藻高效杀蚊幼活性,以确定其质粒表达情况。方法:抗性筛选及蚊虫毒效测试。结果:随机筛选出的基因工程单藻落无一抗性丢失,且3种基因工程藻对淡色库蚊仍具较高毒效,LC50(24小时)A.7120pDC26为8.26×103cels/ml;A.subtropicpDC26为2.62×104cels/ml;A.cylindricatox为4.21×103cels/ml。结论:穿梭质粒在基因工程藻细胞内稳定遗传,并持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6.
有关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配子体的报导,最早见于国外Smalley(1976年),在他的恶性疟原虫培养物中见到配子体,随后国外不少学者陆续报导培养配子体的成功。国内近年来也有学者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进行研究,但至今尚无成功报导。我们于1989年开展此项工作,采用改变营养液成份和静止培养的方法,成功地培养出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药品恶性疟原虫系FCC—1,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引进;RPMI1640粉为日本进口;Hepes为西德进口;次黄嘌呤为瑞士进口;红细胞采自健康人“O”型血,经玻珠脱纤并洗涤3次;血清为兔血清,由本所动物室饲养健康家兔经无菌采血分离  相似文献   
7.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获自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宿主的35个蓝氏贾第鞭毛虫分离物,对其核糖体RNA(rRNA)基因的183bp DNA的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利用扩增的DNA片段制备探针,来研究贾第虫的亚群分类。结果表明:在扩增和杂交之后,探针检测极限大约为10~100拷贝的输入DNA,这相当于一个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蓝藻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种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基因工程藻,分别作用于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计算死亡率。结果:3种基因工程藻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作用相似;在藻细胞浓度低于104cels/ml时,杀灭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Ⅰ龄、Ⅱ龄、Ⅲ龄末Ⅳ龄初幼虫;而当藻细胞浓度高于105cels/ml时,对该蚊不同龄期幼虫的杀灭作用均高效。结论:应用基因工程藻现场控制蚊幼虫宜尽早喷施,可提高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3各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对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利用不同基因工程藻,分别作用于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计算死亡率,结果:3种基因工程藻对不同龄期淡以库蚊幼虫杀灭作用相似;在藻细胞浓度低于10^4cells/ml时,杀灭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I龄、Ⅱ龄、Ⅲ龄末Ⅳ龄初幼虫;而当藻细胞浓度高于10^5cells/ml时,对该蚊不同龄期幼虫的杀灭作用均高效。结论:应用基因工程藻现场控制蚊  相似文献   
10.
由于逆转录病毒感染可加重某些寄生虫感染,并出现与人AIDS相似的体征,因此用LP-BM5鼠白血病病毒感染小鼠,探讨逆转录病毒诱导的免疫抑制对成年小鼠隐孢子虫感染转归的影响。将实验感染隐孢子虫牛的粪便,悬浮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