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和高糖状态.临床上出现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表现.并好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加强对糖尿病人的护理,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病人的健康水平和劳动力,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率.糖尿病治疗主要是饮食与药物治疗,为使病人有效配合治疗,护士应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将1993年来在我院收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抢救:反复洗胃,清洗皮肤.减少毒物再吸收,阿托品、解磷定的应用,利尿排毒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尽早给予血液灌流.观察阿托品化所需时间、阿托品化量、治愈所需时间及阿托品总量、阿托品化及治愈时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程度及阿托品中毒(AP)、阿托品依赖(AD)、反跳(OPR)、呼吸衰竭(RF)、中间综合症(IMS)、和猝死(SD)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阿托品化时间、治愈所需时间缩短,阿托品化量及总量减少,治愈时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程度增高.AP,AD、OPR、RF、IMS和SD发生率下降.结论 血液灌流通过清除血液内有机磷毒物对重度有机磷中毒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首次由藏红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研究热水浸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真菌#CSL-8多糖的最佳工艺及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探讨真菌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并采用DPPH法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热水浸提法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5℃,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 h,粗多糖得率为9.47%,多糖含量为26.35%;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400 W,料液比1∶40,提取时间40 min,粗多糖得率为9.12%,多糖含量为57.65%。两种方法提取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分别为0.15和0.11 mg/m。l结论与热水浸提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得到的多糖含量较高,提取效果较好。抗氧化实验中,两种方法提取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有明显的量-效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闵颖  孙成山  海花  王冠杰 《中国保健》2009,(20):865-866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3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共120例,男96例,女2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82例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所有患者均行APACHE11评分,均经彩超或CT、MRI及血尿淀粉酶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SAP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发病原因:胆系感染52例,  相似文献   
5.
替普瑞酮致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83岁。主因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而入院。既往长期服用多种抗心肌缺血、抗凝血药物。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本次住院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给予替普瑞酮(施维舒胶囊),每次1粒,3次/d,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护理服务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并为普外科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180例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配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资料方面较为接近,在护理管理方法方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强化风险管理,在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后,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服务中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依靠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闵颖  张浩  边素艳  叶平 《安徽医药》2014,(6):1133-1135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抗凝治疗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为对其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期间各科室经过系统抗凝治疗的住院患者320名,其中80例为经过系统抗凝治疗后仍发展为VTE的患者,设为病例组。按个体1∶3的配比比例,按年龄(差别小于5岁内)、性别、病种匹配等相同的配比原则,选取同期抗凝治疗后未发生VTE的2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筛查。结果我们发现尽管给予系统的抗凝治疗,颅脑损伤、重症监护以及中心静脉置管三种因素仍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即使给予系统抗凝治疗,颅脑损伤、重症监护、中心静脉置管三种危险因素是住院病人VTE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提高对这类危险因素的警惕并提前给予抗凝治疗将有助于降低发生VTE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横断面调查北京社区代谢综合征人群不同节段脉搏波速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北京3个大型社区成年健康体检人群,测定颈股、颈桡、颈踝脉搏波速度(cfPWV、crPWV、caPWV),同时采集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酐等指标,并按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将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及非代谢综合征组。结果共计2439名18~92岁社区居民完成所有调查,其中代谢综合征732例,占30.01%。两组相比,代谢综合征人群平均年龄较大[(53.3±13.7)比(50.0±15.7)岁,P0.01],cfPWV、caPWV和crPWV均明显增快[(11.68±2.92)m/s比(10.24±2.43)m/s,(9.46±1.73)m/s比(8.76±2.23)m/s,(9.76±1.52)m/s比(9.42±1.45)m/s,均P0.01],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亦显著增加(18.3%比9.1%,P0.01)。经校正年龄、性别后,偏相关分析显示,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代谢综合征诸组成,均与cfPWV和caPWV呈相关关系(P均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是三段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代谢综合征各组成对不同节段PWV影响不同,其中,腹型肥胖仅对cfPWV有影响;收缩压和血糖增高是cfPWV和c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仅舒张压对crPWV升高有显著影响;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三段PWV均无独立影响。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是影响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男性,60岁,主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6年。自1989年开始,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钝痛,持续时间数秒到3min不等,偶向左腋下、肩部、背部放射,休息后可缓解。心电图示Ⅱ、Ⅲ、aⅦ导联T波低平,诊断为“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此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硝酸异三梨酯、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症状时有发作。  相似文献   
10.
闵颖  孙成山  海花 《吉林医学》2010,31(9):1244-1244
<正>肝硬化是门脉压力升高最常见的病因,其导致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开放,包括食管静脉曲张[1]。近年来,我们应用套扎方法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