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的表达,并分析PTTG的临床意义及其与bFGF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同期30例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和10例健康人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56.67%,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率(χ^2=14.244;P〈0.01)。FIGO分期Ⅲ~Ⅳ期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χ^2=10.809;P〈0.01),病理分级G3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G1/G2组(χ^2=6.787;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4);PTTG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或病理类型无关(χ^2=0.045,0.395;P〈0.01)。PTTG蛋白表达与bFGF及c-myc蛋白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τ=0.287,0.190;P〈0.01)。结论PTTG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是通过上调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而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钟金妍  鲁强  孙炜 《光明中医》2016,(8):1139-114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联合达英-35治疗组及单用达英-35对照组,每组各30例3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性激素(FSH,LH,T)和超声监测优势卵泡、卵泡个数及卵巢体积,对照比较疗效。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两组促黄体生成素(LH)均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促黄体生成素(LH)下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超声监测优势卵泡、卵泡个数及卵巢体积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达英-35对降低减轻PCOS患者LH、LH/FSH、T水平、促排卵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PCOS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绒毛膜羊膜炎是宫内感染的一种表现,当显微镜下发现单核及多核白细胞浸润绒毛膜时,称为绒毛膜羊膜炎[1].然而,镜下白细胞浸润绒毛膜不是特异性变化.临床诊疗中,孕妇出现胎膜早破,并发热、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母儿心率增快时,绒毛膜羊膜炎容易诊断,而由各种微生物造成的隐性绒毛膜羊膜炎,为产科临床工作设置了难题.本研究结合近期诊治的4例绒毛膜羊膜炎病例,复习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终止妊娠时机、妊娠结局及后续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索人羊膜基质细胞(hAMC)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潜力。 方法:分离培养hAMC,将第3代hAMC在含有地塞米松(0.1 μmol/L)、维生素C(50 mg/L)和β-磷酸甘油钠(10 mmol/L)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成骨诱导培养1周,行茜素红染色,计数钙化结节形成的数量,并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以检测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羊膜及hAMC中FasL的表达。 结果:hAMC经过成骨诱导后,可见明显钙化结节形成,平均每孔18个,钙化结节处细胞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表达阳性。人羊膜组织中细胞及体外培养的hAMC均可检测到FasL的阳性表达。 结论:hAMC有潜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女,36岁,孕3产1。因停经28+3周,发现腹部包块2个月,要求终止妊娠收入院。末次月经2004-03-02,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2个月前因腹胀、纳差就诊,B超发现腹腔包块及腹水,包块约14cm×11cm×9cm大小,未治疗。2个月来包块明显增大,要求终止妊娠。10a前曾顺产一女婴,健在;7a前早孕人工流产1次。无胃病史。查体:t36.2℃,P76次/min,R20次/min,BP110/60mmHg。右上腹扪及直径约14cm囊性包块,质软,张力不大,边缘欠清,无压痛,活动受限。妇科检查:宫颈光滑,质中,宫底脐下一指,可触及胎块,无宫缩,宫体无压痛,胎心140次/min,双附件未触及。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CP)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对非意愿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1000例在青岛海慈医疗集团青岛海慈医院妇科门诊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通过回访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再次非意愿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人流术,并发症分别为对照组1例,实验组1例,医疗纠纷分别为对照组1例,实验组0例,患者满意度达分别为对照组89%,实验组100%。18个月再次非意愿妊娠率分别为对照组10%,实验组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能提高医疗安全,规范医护行为,对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近2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为女性癌症患者的第二大死因。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重大妇科肿瘤之一。目前认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关系密切[1]。近期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HPV感染以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的表达谱存在组织特异性,其差异性表达谱的研究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其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8.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方式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123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行保守性手术,观察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123例术后输卵管通畅107例(86.99%),通而不畅13例(10.57%),不通3例(2.4%)。宫内妊娠111例(90.24%),足月分娩109例(88.61%),再次异位妊娠4例(0.32%)。总妊娠率为93.50%(115/123)。结论根据输卵管妊娠的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保守性手术方法及术后早期通液可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