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治疗疑似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疑似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微生态制剂改善胃肠道功能,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肠道功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并根据临床反馈酌情微调用药剂量.比较两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粪便形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2.27±0.12)d比(3.84±1.70)d],再次惊厥次数少于对照组[(0.07±0.02)次比(0.37±0.07)次],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2.50±0.75)d比(5.64±0.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与应用利巴韦林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巴韦林治疗疑似病毒感染所致轻度小儿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川崎病(KD)的临床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方法:对上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1~2011年收治的11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患儿中典型90例,不完全26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23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19.83%。结论:川崎病临床症状均非特异性,且表现不一,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临床不典型,可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白细胞、CRP、血沉及血小板动态变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冠脉损害发生。男性、发病时年龄小、IKD、发热持续时间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晚、WBC、CRP显著增高与冠脉损害发生有明显关系,必须高度关注,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脉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乙型肝炎(乙肝)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前列。在我国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30%~5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目前通过主被动免疫阻断方法已大大  相似文献   
4.
钟凤娣 《浙江医学》2006,28(4):285-286
婴幼儿胸腺肥大是一比较常见现象,因无临床症状,大多在X线摄片中发现,且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对我科曾以大叶性肺炎收治的婴幼儿胸腺肥大患儿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钟凤娣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18-2818
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垂直传播是目前主要传播途径。我国估计HBV感染中由母婴传播所致者超过60%。本文对278例HBV携带产妇和所产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新生儿及中度(221μmol/L<胆红素≤342μmol/L)和重度(胆红素>342μmol/L)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为100,138,116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清醒排尿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结果 重度组和中度组患儿清醒排尿率分别为43.1%(50/116)、41.3%(57/1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0%(2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均高于中度组和对照组[(3.4±1.0)次比(2.9±0.8)、(2.6±0.7)次,(1.7±0.6) ml比(1.3±0.6)、(1.2±0.5) ml],每次排尿量低于中度组和对照组[(22.4±6.0)ml比(26.7±5.4)、(27.6±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儿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影响患儿清醒排尿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而中度高胆红素血症只对患儿清醒排尿率和排尿次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