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新生儿低血糖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早期新生儿低血糖的207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按1∶1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期在新生儿科住院的血糖正常的早期新生儿207例为对照组。结果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妊娠期糖尿病为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207例病例中,合并单一危险因素的有29例(14.01%),2种危险因素45例(21.74%),3种61例(29.47%),4种37例(17.87%),5种17例(8.21%),6种6例(2.90%),7种5例(2.42%);中、重度低血糖患儿(分别为142例、27例)中正常体重新生儿所占比例分别为50.70%、44.44%,低出生体重的患儿所占比例分别为39.44%(56例)、48.15%(13例)。结论 (1)高危因素数量与低血糖发生率呈非正相关;(2)出生体重可能与低血糖严重程度有关;(3)加强有高危因素患儿的血糖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纠正低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经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且14d内中止痉挛发作并持续缓解时间≥28d的IS患儿78例,根据随访中(12~42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0例和未复发组48例,记录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头颅MRI、缺氧史、低血糖史、发病前精神、运动发育史、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时的病程、起效时间、泼尼松口服疗程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经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缓解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发病年龄、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时病程、起效时间、发病前精神/运动发育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非高峰年龄发病(OR=3.224,95%CI:1.148~9.049,P=0.026)、甲泼尼龙起效时间7d(OR=3.637,95%CI:1.058~12.506,P=0.040)、发病前精神/运动发育落后(OR=6.109,95%CI:1.063~35.090,P=0.042)是IS经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缓解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IS非高峰年龄发病、药物起效时间晚、发病前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是经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缓解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esch-Nyhan综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 LNS)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收集2例LNS家系中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法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位点验证及家系验证。结果 2例先证者围生期无明显异常,均于6个月内出现发育落后,1岁6个月后出现自残行为,血尿酸增高,2例先证者HPRT1基因均存在突变,先证者1为c.609+5G>A的剪接突变,先证者2为c.212G>A,p.G71D的错义突变。结论伴尿酸增高的发育落后患儿应警惕LNS的发生,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清醒期、睡眠期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患儿痉挛发作期间不同频段脑功能网络属性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CPL)的变化,探讨激素冲击治疗对IS患儿脑功能网络的作用.方法 IS患儿19例(IS组),均行甲泼尼龙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记录I...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例CHD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2例CHD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患儿(先证者)及其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先证者外显子及旁侧内含子区域进行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采用PCR-Sanger测序法验证。应用UCSC软件分析先证者突变位点保守性,应用Varseak、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致病性。结果 2例患儿均约3岁出现抽搐。先证者1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诊断为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给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后发作控制;存在CHD2基因c.2877-1_2877delGCinsAA杂合突变,为剪接受体突变;13个物种c.2877-1位点对应的碱基(C)、c.2877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天冬酰胺)均呈高度保守性;家系验证及基因数据库提示为新发突变,Varseak软件分析结果提示该突变导致蛋白序列和结构变化,ACMG评级为可能致病。先证者2存在多种癫痫发作形式,合并重度发育迟缓,诊断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给予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差,后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后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例Menkes病患儿家系的ATP7A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3个Menkes病家系的先证者进行Menkes病相关致病基因ATP7A基因外显子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应用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和200名正常个体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分析,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家系成员和20名正常个体进行基因缺失变异验证分析。结果3例Menkes病患儿家系均检出ATP7A基因变异,例1为c.1465A>T无义变异半合子,例2为c.3039_3043del移码变异半合子,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例3为第3~23外显子缺失变异半合子,文献已有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ATP7A基因c.1465A>T变异和c.3039_3043del变异均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结论ATP7A基因的变异可能为这3例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Menkes病的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点, 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观察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4p16.3区段微缺失所致的WHS先证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 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WES), 并对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先证者女性, 11月龄, 8月龄开始出现抽搐, 发作有热敏感及丛集性特点, 其同卵双胎姐姐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营养不良, 发育落后, 面容特殊, 前额突出、鼻梁宽、下颌小, 心前区可闻及全期3/6级杂音, P2亢进, 四肢肌张力低。家系WES及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发现, 先证者染色体4p16.3区段存在1.99 Mb杂合缺失, 包含WHSC1(NSD2)、WHSC2(NEFLA)等基因, 先证者和姐姐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果显示4p16.3区段分别存在1.97、1.92 Mb杂合缺失, 经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家系分析, 该CNV来源为新发,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制订的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 判定为致病性变异。先证者口服丙戊酸钠, 其姐姐先后口服丙戊酸钠、唑尼沙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